你情緒不好,是因為讀書太少

你情緒不好,是因為讀書太少
value101 2024-04-04 檢舉

你情緒不好,是因為讀書太少

 

 

楊絳:讀書多了,內心才不會決堤。

 

春秋時期,閔子騫拜孔子為師。

初到時,他臉色乾枯蠟黃;一段時間後,變得神采奕奕。

 

孔子問其原因。

子騫答道:“因為受到老師的教化,常讀書,通曉許多道理,能辨別是非,遇事心平氣和,臉色自然紅潤起來。”

書,是解憂良藥,渡河之舟。

養成閱讀的習慣,我們在面對生活的困厄與磨難時,可自愈自渡。

 

01

《宋史》中記錄了文學家呂祖謙的故事。

呂祖謙年少時,性情急躁,遇事不順便滿心怨氣,經常與他人發生爭執。

 

後來,他喜歡上讀書,讀到古賢的處世之道時,總會掩卷自思。

《論語·衛靈公》中記錄了孔子的一句話“躬自厚而薄責於人,則遠怨矣。”

多責備自己,少責備別人,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。

他讀到這里聯想到自己的壞脾氣,如當頭棒喝。

從那以後,每每遇到問題,他就以這句話自勉,心中的急躁之氣總會很快消散。

 

久而久之,他待人接物變得平和寬厚,人心逐漸歸附。

朱熹曾評價說,一個人只要能像呂祖謙那樣讀書學習,就能改變自己的氣質性情。

讀書能明智,讓我們有足夠的智慧、沉穩的心態去面對各種問題。

就如季羨林在《一生自在》中說:“書能給人以知識,給人以智慧,給人以快樂,給人以希望。”

知名翻譯家李繼宏,成名前有過一段艱難的日子。

那時他剛畢業,換了六七份工作,卻始終不如意。

 

後來他乾脆辭了職,每天窩在狹小的出租屋裡,靠寫稿維持生活。

可合作方經常惡意拖欠稿費,他的生活過得很窘迫。

養家的壓力和對未來的迷茫,讓他頭髮大把大把地掉,每天都在焦慮和痛苦中醒來。

後來,朋友給他推薦了尼爾·唐納德·沃爾什的《與神對話》。

花了幾個通宵讀完後,他看到了一種全新的人生觀、世界觀、宇宙觀。

他的思維一下子開闊起來,對諸如怎樣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如何與自己相處……這些問題,有了新的答案。

困擾已久的負面情緒,也突然消失了。

他開始按照書中的方法和觀念去生活,每天認真寫作、潛心翻譯,日子慢慢有了起色。

 

白岩松曾說過:

“你會遇到很多煩惱的事情,苦難會折磨人。

 

不過書讀多了讀出智慧,總可以好好地,正確地去面對各種各樣突如其來的苦難。”

遇事束手無策時,必會牽引出許多壞情緒。

 

遇事束手無策時,必會牽引出許多壞情緒。

但書中蘊有古今智慧,藏有萬千良計,幫我們逃出困局,驅散迷茫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