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一個人既想愛你,又想放棄你,才會有這些表現

當一個人既想愛你,又想放棄你,才會有這些表現
value101 2024-04-09 檢舉

有時候,導致關係破裂的,並非對方真的不夠愛,而是自己的敏感、多疑和胡思亂想。

《再見愛人2》中,張婉婷的作,讓人印象深刻。

她強勢、抱怨,歇斯底里、張牙舞爪、咄咄逼人。

很多時候,明明她就是製造矛盾的那個人,卻又總是以受害者自居。

很多時候,明明丈夫已經用她期待的方式回應她,卻又視而不見。

後來,她在節目上坦言,其實就是太沒自信了。

沈奕斐老師也曾剖析她的行為:

「從小就得靠自己,自卑的人,或是沒有得到愛的人,她有一個問題,她其實是不自知的。

我們叫原因論導致的潛在目的。

因為她最熟悉的一個語境,就是沒有人愛我。

所以你會發現,她每次都要試探你愛不愛我。

她潛在裡有一條邏輯就是,你看我這麼糟糕,宋寧峰你總有一天不愛我,當證明你不愛我的時候,我的潛在目的就實現了。

我回到了我過去非常熟悉的那個脈絡。 」

 

將愛人推開的行為,看似冷酷,其實是內心深處的一種自我保護。

他們試圖透過製造距離,來尋求虛無縹緲的安全感;

試圖透過推開愛人,來迴避自己受傷的可能性。

他們往往會主動製造“狂風”與“暴雨”,用激烈的考驗來試探對方的愛;

試著用這種極端的方式,來掌控情感上的不確定性。

然而這種行為,卻反而讓關係變得更加脆弱,更加易碎。

 

等到對方真的離去,他們又會陷入極度的痛苦。

同時這種痛苦,又帶來一種奇怪的安全感。

因為這驗證了他們長久以來的信念— 「我果然不值得被愛」

而這,正是Ta最熟悉的戰場。

 

沒有一種愛,是為了分離

對他們而言,之所以如此“作”,本質上,還是因為太過於缺乏安全感。

大作特作的行為背後,正是因為極度渴求愛的證明。

關係裡的種種攻擊與破壞,並非出於惡意,而只是想確認愛情的港灣是否夠穩固。

 

看過這樣一段話

「你明明已經遇到了那個會掏心掏肺,滿眼是你的人,幹嘛要琢磨對方,逼著對方消失呢,圖的是什麼呢?

要是真的放下你了,你真的會開心嗎?

記住吧,那個為了愛你用盡所有力氣、只為了把你留下來的人弄丟了,可就真的不會再有了。 」

花開花落,人聚人散。

其實,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,既不是“得不到”,也不是“已失去”,而是“正擁有”。

沒有一種感情是為了折磨,沒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。

當你既想愛一個人,又想放棄時,請提醒自己:

你所想像的,並非現實的全貌。

你所擔心的,尚未真正發生。

 

不要把念頭當成真實,不要輕易被疑慮和憂慮所困。

而是學會以簡單對複雜,以純淨對喧囂。

愛一個人最好的狀態,便是內心豐盈且從容,有能力愛自己,也有格局愛他人。

不要漠視對方的付出,不要消磨彼此的愛意,不要吝嗇你的溫柔。

既然擁有,便應深愛;既然相遇,便應珍惜。

愛很簡單,是你是我;一陣子吵,一輩子好。

— END —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