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告訴你,為什麼父母會對子女偏心

曹操告訴你,為什麼父母會對子女偏心
value101 2024-04-15 檢舉

俗話說:“人人心中有桿秤。”

我們拿起秤,去衡量父母,就會發現,自己總是被薄待的那個人,被偏愛的永遠是其他兄弟姊妹。

我們也固執地認為,父母偏心,是家庭最大的內耗,甚至因此和父母反目,手足相殘。

東漢末年的曹操,依靠舉孝廉出仕,然後一步一步成了中原的梟雄。

家庭越來越富有,地位越來越高,但是兒女們不買單。

兒子曹丕 ,逼 曹植 寫下《七步詩》 :「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」成為了親人翻臉的佐證。

為什麼梟雄也沒有辦法管好自己的家庭,也會偏心呢?看以下幾點,我們就找到了答案,也會知道如何化解偏心的內耗了。

 

01

看格局:父母對子女的愛,往往是一己之見。

“父母的格局,兒女的結局”, 這樣的道理,我們非常清楚。

可是父母的格局到底有多大,能不能支撐起兒女的一生,就要設下一個疑問號了。

父母也許能夠考慮到三代人的出路,但是無法知道百年以後,社會是什麼樣子。那些能夠預測幾百年的人,多半是神話故事裡的人,或是後人杜撰的人,不真實。

曹操生於亂世,自己在中原立足,也拼命要統一天下,但沒有成功。經過赤壁之戰,就不得不認慫了。

也就是說,曹操的格局,是有上限的。

如何疼愛兒女,曹操有自己的方法,盡量做到父慈子孝。

比方說,兒子曹衝 發現一個小吏,因為老鼠咬了馬鞍而害怕。果斷向曹操展示自己衣服上的破洞,還說是老鼠可惡。

曹操就坡下驢,赦免了小吏失職的問題,還點贊曹衝,很善良。

可惜的是,曹衝十三歲時就夭折了。

有一天,曹操看到曹衝的朋友週不疑,並沒有愛屋及烏,反而讓人暗殺之。曹丕 為其求情,曹操也無動於衷。

說起曹操,我們會想起他的一句名言:“寧我負天下人,勿讓天下人負我。”

非常明顯,曹操作為父親,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多一些,從兒女的角度看問題,少一些。

甚至在很多方面,父母和兒女的溝通都是不夠的。尤其是兒女還小的時候,父母居高臨下,認為兒女不懂事,只要服從父母的安排就夠了。

兒女一次次服從父母,因此自己的訴求得不到滿足,因此認為父母不愛自己。

 

02

看家業:父母的主業只有一份,不能顧全所有子女。

曹操從家業很大,但是能統領家業的人,就一個。

正如古人所說的:“家有千口,主事一人。”

如何挑選繼承主位的人,是許多家庭的麻煩事。

古人創造了「嫡子」的說法,就是引導大家形成共識,把家業給嫡子。

但是嫡子是能人嗎?不一定。

在嫡子軟弱無能,或早亡的情況下,家業又給誰去把持呢?這是父母很傷腦筋的事。

曹操一開始,準備把位置讓給兒子曹昂。可是曹昂在徵戰中意外身亡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