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到中年:富養自己,放養伴侶,放養孩子

女到中年:富養自己,放養伴侶,放養孩子
value101 2024-04-22 檢舉

從青蔥歲月走到人生半程,我們明白了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完全滿足另一個人的需要。

我們會在與生活的無數次碰撞中,理解了生而為人的無奈和局限,減少對伴侶的苛求。

我們會在希望、失望、希望再失望的過程中逐漸看清:與其對別人抱有期待,不如寄望於自己。

就像《人間值得》的作者中村恆子。

曾經她的丈夫不求上進、嗜酒成性,對孩子不聞不問。

還愛在外面請客,花錢如流水,導致生活總是捉襟見肘。

她哭訴、抱怨、喋喋不休地數落丈夫,但丈夫卻對她更加厭煩,還開始夜不歸宿,在外債台高築。

她對丈夫死了心,出去找了份工作。

職場競爭激烈,她上班時不敢分神,下了班還要繼續學習。

當她把投射在丈夫身上的期待用於自我提升,她反而發現了丈夫身上的優點,婚姻生活也變得和睦起來。

或許有人覺得,恆子的做法是不得已而為之,是對婚姻的妥協、對生活的隱忍。

我卻覺得,這是一份莫大的勇氣。

就如鄭淵潔所講: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,意味著把失望留給自己。

降低對伴侶的期待,意味著自我負責,意味著重新拿回人生的主動權。

也惟其如此,我們才能在變幻的世界中活得颯爽生姿。

 

 

放養孩子:

無條件接納孩子,才能真正成就孩子

清華大學教授彭凱平曾說:這個社會最容易讓人引起焦慮的地方,教育就是其中之一。

而承擔了大部分教育職責的媽媽,更容易陷入焦慮。

這些年,因為「雞娃」引發的悲劇層出不窮。

南通一位單親媽媽逼迫12歲女兒學大學英語,稍有不滿意就是一頓毒打,甚至用燒熱的鍋鏟將女兒右臉燙傷。

《人物》雜誌報道過一個案例,孩子在國中時被確診重度憂鬱和躁鬱症,一度想要自殺,原因就是母親長期的高壓與控制。

母親為孩子鞠躬盡瘁,雞娃雞到最後,卻兩敗俱傷,實在令人唏噓。

也許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:

無論你多麼熱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,可能他最終的歸宿都是無名之輩。

作家的兒子長大不一定能成為作家,學霸父母也可能養出學渣孩子。

教育,時間是不可逆的,結果是不可測的。

我們能做的,不是強迫孩子按我們設定的路線按部就班,而是在他成長的路上,盡可能給予指引、支持,幫他找到自己的愛。

李玫瑾教授女兒上學時滿分120分的數學,只考了15分,但這並不妨礙她考上藝術類院校,成為音樂老師。

好的教育,是媽媽做“園丁”,而非“木匠”。

前者以孩子的習性為主,不過度介入。

後者以自己的標準和要求為重,步步改造孩子。

學會放養孩子,不控制,不干涉,只提供孩子自由生長的土壤。

讓花成花,讓樹成樹,既是解脫孩子,也是成全自己。

 

電影《一代宗師》裡,宮二小姐講:

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:看見自己、見天地、見眾生。

這其實也是女到中年修行的三重境界。

看見自己:去探索去滿足自己的需求,學會自愛;

見天地:去認識一些客觀規律,知道生而為人都有自己的缺陷,不再強迫控制。

見眾生:完成與伴侶、孩子的分化,真正將他們視為獨立的個體去看見、去尊重。

點個讚吧 ,願到中年的你,學會降低期待,寵愛自己,善待家人,活得通透自由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