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自身能量的高低,決定了他看到一個什麼樣的孩子

父母自身能量的高低,決定了他看到一個什麼樣的孩子
value101 2024-04-23 檢舉

說完,媽媽給了男孩一個大大的擁抱。

男孩也逐漸平靜了下來,高興地接受了這個禮物。

的確,當孩子情緒失控時,父母不但無法上前教訓,反而要試著理解孩子,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但一旦做到,就會發現:

關注、理解孩子的情緒,其實比責罵、制止更有效。

如此,孩子才會平靜下來,接納我們的建議。

 

孩子說謊時

低能量的父母看到的是品行不端的孩子

高能量的父母看到了孩子的恐懼和不安

 

你家孩子有撒過謊嗎?

其實,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說謊。

不僅如此,隨著年齡的增長,說謊的幾率也會逐漸上升。

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發展心理學家李康教授團隊發現,2歲時,30%的兒童會說謊;3歲時,數字達到50%;等到了4歲,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說謊了。

那麼,當孩子說謊時,父母一般是什麼反應呢?

相信不少父母的第一反應都是焦慮、憤怒,覺得孩子小小年紀就不說實話,長大以後一定會騙人,品行不端。

但其實,正如哲學家羅素所說的:“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。”

如果孩子認定,自己一旦說了實話就會遭到否定、批評或懲罰,那麼漸漸地,他就學會了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,用謊言來保護自己。

只有當父母看到「大話精」背後那個瑟瑟發抖、不知所措的可憐孩子,不去輕易指責孩子。

而是心平氣和地與孩子平等溝通,了解他們說謊的動機,孩子才能改掉這一壞毛病。

記住,孩子說謊不可怕。

高能量的父母會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,讓他真實地表達自己,面對自己的錯誤。

 

孩子頂嘴時

低能量的父母看到的是不聽話的孩子

高能量的父母看到了孩子的成長和主見

 

常聽到有朋友抱怨:

“每次跟孩子說些什麼,你說一句吧,孩子就頂一句,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,說出來的每句話都帶著刺兒,聽得人氣不打一處來。”

其實,頂嘴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。

有時候,它也代表我們的孩子長大了,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了。

維吉尼亞大學曾追蹤調查150個13歲的孩子,結果發現:

那些在家裡常跟爸媽「頂嘴」的孩子,往往能更輕鬆地應對外界的意見分歧,能更好地應對壓力,未來在職場上的表現也更優秀。

所以,與其跟孩子硬碰硬,倒不如給孩子一些話語權。

在平日里,也可以用一些話術引導孩子用更有禮貌的方式表達觀點。

比如:

“我理解你的感受,但不喜歡你的語氣,如果你想要說服我,你需要換一種口吻。”

 

“現在我們都在氣頭上,等彼此都冷靜一點再坐下來談談好嗎?”

要知道,父母不總是對的,孩子也不總是錯的。

培養一個有主見、敢表達的孩子,是比要求孩子聽話、不頂嘴重要100倍的事。

 

孩子磨蹭時

低能量的父母看到的是不上進的孩子

高能量的父母看到了孩子的無助

 

曾有人做過問卷,你最不滿意自己孩子的是什麼?

結果,很多家長都把「磨蹭」排在了第一位。

就拿寫作業這件事來說吧。

明明半小時就能做完的功課,有的孩子動不動就能磨蹭到半夜,一會兒摳摳手、撓撓頭,一會兒擺弄一下鉛筆、折騰一下橡皮。

三分鐘喝一口水,十分鐘去一趟廁所。

總之,一晚下來,除了腦子和作業,全身上下哪都在動。

很多父母看到這一幕,自然是氣不打一處來,覺得孩子沒有自覺性,不知道上進。

但實際上,不少孩子寫作業磨蹭,並不是故意要惹父母生氣,而是因為對這個年紀的孩子而言,他們的專注力本就不如大人。

如果剛好又遇上一些不太理解的知識點,更是無從下手。

這時,父母的催促、責罵,甚至毆打,都只會讓孩子更加著急、沮喪。

倒不如幫孩子拆解學習任務,每完成一項就休息十分鐘,勞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;

平時多鼓勵孩子,給他正面回饋,孩子看到希望了才會不斷進步…

就像華文卡內基之父黑幼龍說的:

“父母很容易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差,就是沒希望了,其實如果做到慢養,這樣的孩子將來可能更優秀。”

 

當孩子沉迷電子產品時

低能量的父母看到的是不自律的孩子

高能量的父母看到了孩子的需求

 

很多父母一說起電子產品,就覺得是洪水猛獸。

稍微發現孩子有沉迷的苗頭,就覺得孩子馬上要廢了,一邊嚴防死守,斷網、沒收手機、安裝監控;一邊譴責、說教,甚至對孩子大打出手。

但終究是控制得了一時,卻控制不住一世。

歸根究底,還是因為父母沒有看到孩子沉迷的背後,其實藏著許多潛在的需求:

可能是對同儕的渴望,可能是想要逃離學業的壓力。

或者,是在現實中缺乏成就感和歸屬感。

之前看過一則新聞,有位媽媽為了防止兒子沉迷遊戲,陪玩16年。

她對媒體說:

「我一直覺得,讓孩子在不同階段嘗試不同東西,從小健康、品德好、獨立,我認為這些東西比死讀書更重要。”

後來,兒子如願當兵入伍,成了人人交口稱讚的子弟兵。

網路時代,沒有人可以讓孩子活在像牙塔裡,一輩子不接觸電子產品。

看見孩子的需求,站在孩子身邊,用現實中的愛和陪伴滋養孩子,他們才會得到滿足,主動做出改變。

 

看過這樣一句話:

孩子就像海綿,他不但吸收你所說的話,也吸收你的生活態度。

家對孩子的意義,不該是消耗,而是滋養。

平日里,多鼓勵孩子,認同孩子,稱讚孩子,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,同時,看見孩子種種問題背後的委屈、痛苦和掙扎。

為孩子賦能,讓孩子擁有源源不絕的能量補充。

終有一日,當初的「問題小孩」會實現蛻變,朝著父母期待的方向成長。

點個讚吧 ,從這一刻起,做個能量滿滿的父母,讓孩子的生活充滿陽光和溫暖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