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期精神內耗的人,該如何放過自己

長期精神內耗的人,該如何放過自己
value101 2024-04-23 檢舉

“你也是!”

小男孩的爸媽趕緊過來尷尬道歉,慌慌張張地拉著他去了另一節車廂。

網友對此的評價是,「發瘋」過後,渾身通暢。

她說,如果在平常,遇到這種事,自然就算了。但是她那段時間真的壓力好大,一連加班好幾天,本來擠地鐵上班就很辛苦,又遭遇到這樣的“惡評”,當機立斷,立刻“發瘋”。

許多人在這個經驗下留言,表示自己也曾經遇過類似事件,但大多時候只能自己默默消化。

“發瘋”,是為了及時制止接下來可能出現的一系列情緒內耗,更是一種勇敢面對內心真實想法的勇氣。

在工作和生活中,人們往往習慣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,大多時候都在扮演聽話、乖巧、懂事,卻很少反抗、任性、自私。

心理學家榮格曾說:「比起做一個好人,我更傾向於做一個完整的人。 」而完整的人,恰恰就是要具有多面性的。常常壓抑自己反抗的一面,將懂事的一面示人,被壓抑的情緒就會以另一種方式存在,例如疾病。

而當我們敢於“發瘋”,敢於直面自己的內心深處,敢於表達真實的情感時,其實是在展現一種勇氣和堅定,這種勇氣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、理解自己,從而實現心靈的成長與進步。

 

03

最近流行的“發瘋式回复”,在許多用戶中反響頗佳。

所謂發瘋式回复,主打的就是一個「答非所問」。

例如,當你好不容易準備投入緊張的工作中,同事卻突然想請你幫忙加班。

你淡定地回覆——

“嗯,今天天氣不錯。”

再例如,原本你對自己的未來早已有所規劃,卻總被親戚提問“工資多少?”“結婚了沒?”

你可以心平氣和地回覆——

“嗯,早上吃了包子。”

表面答非所問,實則客氣婉拒。 這並非不知情者眼中的“腦子病了人瘋了”,而是 以“發瘋”之名,巧妙樹立起的邊界感

這時候,“發瘋”,並不是脆弱的表現,而正是能力的體現。

「發瘋」不代表喪失理智,或失去對他人情感的考慮。相反,它是一種尋求真實的自我表達,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。

不過,我們仍然需要注意,雖然「發瘋」作為一種宣洩與調節情緒的方式,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,但是,也要注意不要隨意「發瘋」。

只有當穩定情緒的價值大於「發瘋」的代價時,「發瘋」才是有效的。

畢竟,我們不是為了瘋狂而“瘋狂”,適當發瘋的目的,是為了保持更好的個人狀態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