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高情商的4大表現,現在知道還不晚

一個人高情商的4大表現,現在知道還不晚
value101 2024-04-24 檢舉

己欲立而立人,已欲達而達人。

曹雪芹在《紅樓夢》裡寫:“洞明世事皆學問,人情練達即文章。”多少年過去了,這句話依然有著深刻的意義。

在這個錯綜複雜的交際社會,待人接物周到、拿捏得準交際分寸感的人最能吃得開。

一個人能否在社會上立足,取得什麼樣的人際關係,取決於TA是什麼樣的人,又是如何待人的。

己欲立而立人,已欲達而達人。  人際交往這門情商課,值得我們一生來學習。

 

不逞利口,不論人短

 

語言是一把利刃,如果不好好加以使用,很容易傷害到他人。

愛逞利齒、論人長短、擺弄是非的人,通常最不受人待見。

相傳明朝皇帝朱元璋,小時候生活很是清貧,在家族中排行第八,因此得名“朱重八”。

那時他有兩個很要好的小伙伴,名叫張三、李四,三個人從小一起乞討,感情深厚。

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,張三和李四便想順著這根“高枝兒”,討個一官半職的。

於是張三便來到京城,在見到朱元璋時激動萬分,哭喊著連呼“八哥”,朱元璋十分不喜這稱呼,但是念在兩人是兒時好友,還是回了一句:“別來無恙?”

 

誰知這張三管不住口,大呼朱元璋現在可真威風,還把朱元璋小時候放牛挨地主鞭子、要飯受到辱罵、在地上撿掉了的豆子吃的事情一個勁兒的都抖摟了出來。

朱元璋這時已是九五之尊,身份不同往日,聽到這番“揭短”的言論氣急了,便下令將張三斬了。

 

過了幾日,李四也來京城求見朱元璋,朱元璋同樣以“別來無恙”四個字問詢。

可這李四卻是以和張三完全不同的回答方式來應答的,既文雅又含蓄,朱元璋很是開心,李四也因此得了一官職。

 

為人處世第一準則,當是謹言慎口,萬萬不可忘記“禍從口出”的道理。

逞一時口舌一快,揭他人背後之短,實在是情商很低的做法,不但會給他人造成難堪,而且也會使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。

《弟子規》有言:

“人有短,切莫揭;人有私,切莫說。”

待人接物,應當以讓人舒服為準,萬事以大局為重,不要把無禮當做耿直。

更不要圖一時的解氣,逞一時利齒,卻得了個長久的後悔。

 

小處糊塗,大處精明

說到精明,人們總會想起《紅樓夢》裡“機關算盡太聰明,反送了卿卿性命”的王熙鳳。

其實王熙鳳的情商不可謂不高,她有著驚人的治理家事的才能,八面玲瓏,能夠輕鬆應對各色人等,但是卻倒在了自己的小聰明上。

 

老話說得好:

“大智大謀者,小事糊塗。”

說的便是有大智慧的人,懂得在小處糊塗,在大處精明。

孟子曾有一弟子,名叫盆成括,這人極其聰明,有才氣,但也正是因為頭腦太過聰明,所以不能踏實悟道,喜歡耍小機靈。

因耐不住讀書的寂寞,辭別孟子,去了齊國。

後來他真的憑藉聰明做了官,有學生把這消息告訴了孟子,孟子卻斷言盆成括死期將至。

 

 

學生十分不解,問孟子為何這樣斷言,孟子說道:

“盆成括這個人有點小聰明,但小聰明不能稱為智,充其量只是知道一些小道末技。

 

小道末技可以讓人逞一時之能,但最終會禍及自身。”

後來真的有噩耗傳來,盆成括被人殺死了。

 

做人不能靠小聰明,就算贏一時之利,也得不到什麼真正有利的東西。

適當吃點虧,在小處糊塗,在大處精明,才是為人之道。

與人交往,靠的是真誠的情感和誠摯的交流,在交際中處處使“小聰明”,只會讓人感到這人奸猾狡詐,進而想要遠離他。

《清平樂》裡,當曹皇后發現自己的婢女與官家身邊的人有私交時,果斷決定將婢女送出了宮。

 

於婢女而言,她沒有過多追究,也沒有利用她們打聽前朝消息和管家行踪,這一解決方法看似是“糊塗”應對的;

但於大局而言,她這一舉,將“亂政”大計扼殺在襁褓中,不可謂不聰明。

 

正是這該糊塗時糊塗,該聰明時聰明的本領,才讓她在宮中受到一致尊崇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