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好的人生,是有所期待

最好的人生,是有所期待
value101 2024-05-02 檢舉

長輩常勸誡我們,有財不外露,有才不多言。

藏金可以保命,藏智可以久安。

 

每次疾風驟雨過後,小草都能安然無恙,而大樹則多被攔腰折斷。

 

有時候人千方百計想要博取的高名,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,多數會給自己招來莫名的麻煩。

 

孔子曾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。

 

老子告訴他:

“良賈深藏若虛,君子盛德,容貌若愚。”

 

君子和良商是一樣的,學會把最好的東西藏起來,不輕易示人。

 

如此,才能為自己的未來守得更多機會。

 

三國時期,關羽曾生擒於禁、大敗曹仁和水淹七君;

 

幾次勝仗後,禁不住驕傲自滿起來。

 

孫權深諳他的脾性,為了取得荊州,派陸遜去和他周旋。

 

陸遜在關羽面前大肆讚美他智謀雙全,讓他對吳國放鬆戒備,集中精力攻打魏國。

 

盛氣之下,關羽接受了陸遜的建議,最後被暗度陳倉,徹底失去了荊州的控制權。

 

關羽英雄一生,敗在了自己的自滿情緒上。

 

水滿則溢,月圓則虧;財滿招禍,藏智若愚。

 

任何時候,都不要將自己的成就全盤托出;

 

有所保留,才能收穫更大的成功。

 

志滿為忌,小滿相容

 

詩人孟郊四十六歲及第,意氣風發之時,寫下:“春風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。”

 

屢考不中,中年得志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。

 

世事難料,孟郊正式走入仕途之後,才發現自己看不慣官場沉浮,也適應不了阿諛之風。

 

身處其位,卻沉溺於山林詩賦,荒廢公務,政績寥寥,晚年窮困不堪。

 

戴建業教授曾經評價孟郊的思想格局太小,想要融入主流社會,卻又對諸多現象痛恨批判。

 

既沒有蘇軾的胸懷也沒有杜甫的謀略,一生都處於悲憤之中,最後鬱鬱而終。

 

當一個人被滿腹的雄圖偉志填得沒有一絲縫隙,反而會心生忌諱,認為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,不能接受他事之責。

 

最後大事沒做成,偏偏毀在了千千小事之上。

 

《道德經》提到:

“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”

 

所有看起來非常完美的事物和志向,都有自己的缺憾之處。

 

想和做之間,永遠存在偏差和誤判。

 

中國通史第一人,司馬遷在幼時就展露非凡的史學天賦,十歲便誦讀大量史書。

 

父親在臨終之時把編纂《史記》,振興史學世家之名的志向傳承於他。

 

後因替好友仗義執言,司馬遷惹怒了漢武帝,被施以宮刑。

 

在受到身體和尊嚴的雙重重罰後,司馬遷痛苦萬分,每當想起自己受宮刑這一恥辱,都發汗沾衣。

 

但他沒有執著於“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”,他知道自己還有志向未完,不能苟死。

 

在獄中,司馬遷完成了《史記》的編寫,為後人留下了一部珍貴的歷史鉅作。

 

司馬遷在與友人的書信中自嘲“大質虧損”,但在他激昂的歷史文字中,太史公以圓滿的姿態屹立了千年。

 

志滿為忌,小滿相容。

 

因為小滿,所以人會接受苦難和缺陷,會能屈能伸。

 

一旦志得意滿,便蒙蔽了心智,讓自己的才華打了折扣。

 

大師季羨林說過:

“不完滿,才是人生。”

 

木秀於林,風必摧之;堆出於岸,流必湍之。

 

貿然出頭,最容易成為別人的靶心,遭受傷害。

 

做事不要太滿,留有一個缺口,給他人一條生路,也是給自己一條退路。

 

賺錢不要太滿,藏起一些財富,給後人一個保障,也是給自己一個安慰。

 

志向不要太滿,接納一些不同,給別人一點大度,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。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