擁有滿滿安全感的孩子,父母身上都有這4種“支撐力”

擁有滿滿安全感的孩子,父母身上都有這4種“支撐力”
value101 2024-05-08 檢舉

《養育有安全感的孩子》作者肯特·霍夫曼說:

“安全感是父母能夠為孩子建立的最重要的人生基礎,其重要程度和營養、健康以及教育不相上下。”

安全感,就像鋪墊孩子內心世界的根基,唯有根基穩固、篤實,才能哺育出更多優秀的品質。

 

如果父母在不經意間,破壞了孩子內心的安全感,要及時做出改變,努力為孩子提供以下4種支撐力。

一、接納,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

對待孩子犯錯時,很多家長的態度是不是都離不開“打罵”?

 

其實,我們都清楚在孩子犯錯時,打罵孩子並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,反而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心理問題。

電影《你是好孩子》中,彩音經常因為犯錯被媽媽吼罵,她活得小心翼翼,拼命討好媽媽。

她喜歡哼歌,但不敢唱出聲音來;

她會因為打碎一隻碗而恐懼,稍有差池就會遭來劈頭蓋臉的怒斥。

這樣的孩子在家長面前不敢發聲,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,他們會越來越不自信,而這也正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特徵。

 

想要化解孩子內心恐懼,就是全然接納孩子的真實模樣,看到他們的“優”和“劣”,並允許他們存在。

孩子會犯錯,他需要的不是懲罰,而是榜樣和教導;也許孩子不夠出眾,是因為他們的天賦和熱愛,尚未被發掘。

 

世界上,從來沒有完美無缺的孩子,只有父母欣然接納,無條件去愛的孩子。

 

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下,這位母親在對待孩子犯錯時,可以說是“教科書般”的處理方式。

科學家斯蒂芬•格倫在回憶母親時,提及了一件事:

在2歲的時候,他從冰箱裡取出一瓶牛奶,剛走出幾步,就失手將牛奶瓶掉落在地上,頓時廚房裡一片狼藉。

 

母親聞聲而至,但是她沒有發火,更沒有處罰他。

 

母親說:"哦,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牛奶灑在地上,真有意思啊!好了,反正已經灑在地上了,在我們收拾乾淨之前,你想玩一會兒嗎?我想,玩牛奶說不定也是很有意思的。"

 

然後,他就在母親的建議下,真的玩起了牛奶。

 

幾分鐘過後,母親說:"牛奶是你灑在地上的,也應該由你來收拾乾淨。現在,我這兒有海綿、抹布和拖把,你想用什麼?"

 

他選擇了海綿,將地上收拾得乾乾淨淨。

 

這個經歷給了他非常深刻的記憶。他說,正是從那個時候起,他明白了無須害怕犯錯誤,錯誤往往是學習新知識的開始。

每一個孩子都是需要父母的支持、認可和鼓勵的,對待他們犯錯,或許我們可以多些寬容和正確地的引導,這會比責備他們要強得多。

當父母用更大的格局,去看待孩子成長中的每一段插曲,每一步挫折,全然接納孩子的一切時,就把家庭環境,變成了一座安全的城堡。

在這裡,孩子會依靠內在的生命力,安全、勇敢、自由地長大。

二、邊界,劃清“你”和“我”

記得《以家人之名》中,齊明月和媽媽一起去買衣服,媽媽問她想要什麼顏色,齊明月先後挑了黑色和白色,但都被媽媽否定了。

 

最後,媽媽選擇了粉色,齊明月想都沒想,就答應了。這時,媽媽卻怪她沒有主見,什麼都還行。

 

再比如在《小歡喜》中,宋倩會對女兒訴說自己過得不好,為了她放棄了事業、個人生活,無微不至照顧英子的飲食起居,犧牲了太多太多,有意無意要求孩子服從。

後來,英子患上了嚴重的失眠。諷刺的是,她希望能考到外地,遠離為自己付出了一切的媽媽。

 

我們都知道,杯子的水裝滿了,再繼續倒,水就會溢出來。對孩子的愛也一樣,愛太滿,必然會讓孩子失去喘息的空間。

在現實生活,這樣的父母有很多,他們一邊幫孩子做決定,一邊抱怨孩子不夠獨立。

但是,當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時候,這類父母又跳出質疑、打擊孩子的決定,長此以往,孩子就事事都先問父母,完全失去了自我,變得缺乏獨立判斷,沒有主見,人云亦云。

缺乏主見的孩子,他們沒有表達的底氣、試錯的勇氣、改變的膽量。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中,只會處處碰壁,淪為一個“工具人”。

如果父母總是越過界限,去參與本應該屬於孩子自己處理的事情,導致她越來越喪失“自我效能感”,一旦離開父母身邊,就會被沉重的無力感,重重包圍,越來越恐慌。

 

心理學家李雪曾在書中寫道:

“在與孩子的關係中,父母能否保持界限,直接決定孩子未來的物質和精神世界能否豐盛。”

一個人的成長和能力,從來不會從天而降,只有通過實踐,親力親為,才獲得。

曾國藩曾說過:“子侄除讀書外,教之掃屋、抹桌凳、收糞、鋤草,是極好之事,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。”

 

“子侄除讀書外,教之掃屋、抹桌凳、收糞、鋤草,是極好之事,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。”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