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得太“正確”,是一個人痛苦的根源

活得太“正確”,是一個人痛苦的根源
value101 2024-05-14 檢舉

 

直到一次經歷,她才徹底轉變了心態。

 

週末的一個早晨,小f本打算去做心理諮詢。

 

但不知怎麼回事,走到路上,看到肯德基時,她內心升起一股強烈的慾望。

 

“我不想去諮詢了,那些坐在玻璃窗裡,吃薯條的人好幸福,好想吃小時候常點的薯餅”。

 

但她內心又響起另一個聲音:

 

”不行,這個諮詢費太貴了,而且約好的不去,諮詢師肯定會覺得我很自私。“。

 

她趕緊走了幾步準備離開,但不知怎麼的,腳下就像生了鉛一樣,看著肯德基就是不想動。

 

此時,她突然感到一股深深的委屈感突然湧了上來,

 

“最近工作都好累,好像很長時間都沒有,坐下來,靜靜的享受一個早點了。”

 

她最終決定,大不了就浪費了一次諮詢費,跟老師道歉吧。

 

於是,她發完道歉信息後,就坐在肯德基點了一份早餐。

 

一份再簡單不過的早點,卻讓她的內心升起了巨大的滿足感。她才意識到,原來遵從感受,是一件這麼讓人開心的事情。

 

儘管如此,在下一次的諮詢中,小f還是很緊張,她結結巴巴的向老師解釋為什麼失約,一邊說,一邊觀察老師的表情。

 

原本以為會生氣。

 

沒想到,諮詢師只是溫和地問了一句:“你當時的感受是什麼?”

 

小f答:

 

“我當時感覺好累,好疲憊,再也無法勉強自己了。”

 

隨後諮詢師又問她,“這種勉強感,又是哪裡來的呢?”

 

小f聊起了,小時候被父母強行分享玩具的事,似乎從那以後,她就學會了勉強自己。

 

諮詢師溫柔的看著她,然後說:

 

“我看到了一個那麼小的你,卻需要忽視自己的感受去順從父母,這真的很不容易。”

 

小f再也忍不住,哇的哭了出來,她第一次感覺到,那個真實的自己被人深深的看見與接納。

 

這也讓她放下了內在的評判。

 

她人生中第一次發現,我是有選擇的。也許我可以放傾聽內在的經驗,而不是必須的聲音。

 

哪怕我不成為那個大方無私的人,也是可以被接受的。

 

羅傑斯認為,一個心理健康成熟的人,會選擇全然尊重自己的內在感受。

 

就像小f,在這次諮詢之後,她不再勉強自己去幫同事。

 

如果自己當下很累的時候,她也會直接告訴朋友。

 

“抱歉,我今天真的很累,我們之後再聊可以嗎?”

 

她不再是父母眼中全然無私的人,但內心卻更放鬆與自在。

 

 

而這樣遵循內心感受,成為真實自我的她,反而比從前更有生命力,更有活力。

 

03

如何

 

走出內耗?

 

那麼,生活中,我們如何避免舊有觀念產生的內耗呢?

 

第一步,學會自我覺察

 

首先,我們可以自我覺察。

 

在這個階段,嘗試識別你感覺到的東西。

 

你對一件事的感知是開心還是厭惡?比如:

 

什麼情況下是喜歡分享的,什麼情況是不想分享的。

 

什麼情況是願意社交的,什麼情況不願意社交。

 

通過探索你的感受,漸漸地,你也能找回你的感受。

 

第二步,覺察內在信念

 

我們需要學會識別,讓自己不舒服的內在信念。

 

比如,外界舊有的信念是:

 

只有多認識點朋友,別那麼孤僻!別那麼自私!多和別人分享!

 

你可以選擇去,建立一些新的信念:

 

比如,即便只有一兩個朋友,但只要我覺得開心就不用太勉強自己交更多朋友

比如,我願意分享的時候,可以分享不願意的時候,也可以不分享,這是我的自由

 

通過不斷的覺察,你會越來越活出自己,也越來越快樂。

 

寫在最後:

 

很多時候,我們都會被觀念捆綁。

 

當我們對這些觀念沒有覺察時,往往順從觀念,而忽視內心感受。

 

但生命的動力來自於內心最真實的感受。

 

就像心理學家榮格所說:

 

如果你不活出自己的生命,那麼,應該由誰活出你的生命呢?

 

所以,活出你自己吧。

​​​​​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