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用「離職」的心態打工,工作輕鬆多了

自從用「離職」的心態打工,工作輕鬆多了
value101 2024-05-17 檢舉

 

人活一世,又何必因為工作而患得患失、自亂心神。

 

 

前兩年,在歐美社群媒體中,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。

 

越來越多的歐美年輕人在社群媒體上分享「Quiet Quitting」

 

這個詞可以翻譯為:“安靜地退出/離職”,也可以理解為“精神離職”。

 

它的含義是“打工人按照最低要求去工作,不投入超過絕對必要的時間、精力或熱情”,“拿多少錢辦多少事、不加班不內卷”的工作心態。

 

面對中年危機和職場倦怠,越來越多的打工人開始「精神離職」。

 

他們依然會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工作,只是不再像過去那樣對工作投入過多的情緒。

 

他們不願意沒日沒夜地加班,也不再努力去夠老闆畫出的虛無縹緲的大餅。

 

反而,他們更在意自己8小時工作以外的生活品質。

 

1)放棄過度的責任感

 

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個提問:“如何對抗焦慮?”

 

一個高贊回答是:“放下不該自己做的事。”

 

對工作有責任感是一種優秀的特質,但是過度對工作負責,往往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負擔。

 

我的一位行銷部前同事,工作能力不錯,為人也友善熱心。

 

大家平常影印、取快遞找他,年會缺主持人找他,策劃方案遇到困難了還是會找他。

 

於是他經常用工作時間幫助他人完成瑣事,自己沒有任何功勞,反而把自己的本職工作落下了。

 

以致於他的部門老大一直對他不太滿意,因為覺得他拎不清。

 

很多職場人其實都陷入了迷思,覺得在職場中有好人緣,會更利於自己開展工作,因此不太懂得拒絕。

 

但實際上,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,才是一個打工人最強而有力的競爭力。

 

當同事幫你安排一些工作職責範圍以外的活兒,可以在心裡衡量一下兩件事——

 

接下這些工作是否會影響自己的本職工作,是否能提升自己的核心專業能力。

 

如果兩個條件都不滿足,不如學會巧妙推脫。

 

2)擺正心態,降低自我估值

 

在工作中,我們會習慣性地會參考「外界評價」和「工作成果」來對自我進行估值。

 

但實際上,我們對自我估值應該加上一個很重要的向度──自我成長。

 

因為一個人很難在單位或公司做到退休,但是你在工作中累積的能力、經驗和心態,是別人拿不走的。

 

聰明的打工人,懂得得分清楚哪些是高價值工作,哪些是低價值工作,想辦法將低價值工作的時間壓縮到最低,在工作上的成長速度也會大大增加。

 

當你學會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,學會對工作中的人事物降低期待,所遇皆驚喜。

 

3)選擇性忽略他人的評價

 

職場部落客崔璨曾經說過:

 

上班最痛苦的,不是身體累,而是心累。因為你付出了很多看不見、摸不著的情緒勞動。

 

我們常會對工作抱持著許多的期待,期待領導善解人意,期待同事友善可親。

 

可是,無論你在哪家公司上班,難免會遇到讓你心塞的人與事。

 

無論是對於不喜歡的工作裝喜歡,或是對著不喜歡的領導同事裝友善,都會消耗我們的心理能量。

 

當心理能量消耗過多,我們就很容易產生職場倦怠。

 

正如網友所說:上班而已,不要上頭。

 

每一份工作,都只是你和這個世界的一次交手。

 

比起輸贏,更重要的是你能夠享受這個交手的過程。

 

對於工作中不喜歡的部分,情感隔離就好了,不糾結不內耗,做完了就放下。

 

把更多效率留給工作,才能把更好心情留給生活。

 

 

歌德在《書簡集》說:

 

「如果工作是一種樂趣,人生就是天堂。如果工作是一種義務,人生就是地獄。」

 

當你生命中除了工作之外沒有其他,到頭來你會發現自己從未真正活過。

 

當你把工作當作實現更好生活的手段,工作反而會輕鬆。

 

用離職的心態去工作,並不代表在工作中躺平擺爛。

 

而是透過「精神離職」來擺脫工作對自己的消耗,讓自己更能應對工作中的苦難與挑戰。

 

願你從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汲取成長的力量,不捲不躺,日日精進!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