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懂《格列佛遊記》的諷刺,就不會再抱怨現實的殘酷

看懂《格列佛遊記》的諷刺,就不會再抱怨現實的殘酷
value101 2024-07-10 檢舉

在他苦苦哀求下,海盜饒他不死,給了他一艘獨木舟,任他自求活路。

可惜命運弄人,格列佛拼命劃槳,卻始終不見人煙。

就在他絕望無助之際,一座飛島從天而降,格列佛意外獲救。

他乘著滑輪車,登上飛島,見到了奇特的一幕:

飛島國人的腦袋一律都是歪的,不是偏左,就是歪右。

眼睛一隻內翻,一個朝上直瞪天頂。

他們的外衣裝飾,全是幾何圖形和天文符號。

就連食物,都切成等邊三角形、平行四邊形等樣式。

更奇特的是,飛島國人不管男女老幼,個個都思慮重重。

有的擔心地球被太陽吞噬,有的憂慮太陽光會耗盡,還有的害怕彗星將撞擊地球…

為此,他們日夜研究天文和數學,試圖發明救世神器。

國王更是廢寢忘食,他的寶座上放滿了各種計量儀器。

然而,理想很美好,造出來的東西卻東倒西歪,連直角都做不直。

但即便這樣,國王仍舊一意孤行,容不得任何反對意見。

他也對所有質疑的人,嗤之以鼻,視其為無知、愚蠢的化身。

在國王的推動下,飛島國從貴族到平民,都興起了科學研究救世狂潮。

從黃瓜提取陽光,把人的糞便還原為食物,將冰煅燒成火藥……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層出不窮。

 

面對這個瘋魔般的國度,格列佛迅速雇了名嚮導,踏上回國旅程。

飛島國人的種種行徑看似荒誕,但何嘗不是現實世界的真實寫照。

生活中,多的是這種人,總是自以為是,總愛把偏頗當真實。

他們深信自己那套理論,戴著有色眼鏡,審視世界和他人。

殊不知,人一旦帶上預設想法,就很容易束縛在自己的視角裡,像井底之蛙般,看不到廣闊的世界,更不知天外還有天。

心理學中,有個「自我驗證效應」。

意思是,當人們持有某種信念時,只會傾向於選擇與之相符的訊息,同時忽略與之相反的證據。

就算事實並非如此,也會透過臆想,設法證明自己是對的。

久而久之,人的思想逐漸僵化,視野日益狹隘,甚至失去客觀判斷能力。

正所謂,偏見比無知,距離真相更遠。

很多時候,限制一個人成長的,並非能力邊界,而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桎梏。

被偏見裹挾的人,跳不出自我局限,到哪裡都是囚徒。

 

4

慧駰國:人性總是一半光明,一半黑暗。

離開飛島國後,歷經5年艱辛跋涉,格列佛終於重歸故土。

他離奇的航海經歷,成了家鄉美談。

有人慕名而來,力邀他擔任船長,並許以優厚待遇。

格列佛心動了,他滿載貨物,自信滿滿地出發。

誰知貪婪的水手們為私吞貨物,將他拋入荒島淺灘後,揚長而去。

眼見潮水上漲,格列佛只得深入荒島,不料又被一群野人圍攻。

危急關頭,一頭灰馬趕跑了野人,還把他帶到馬的王國——慧駰國。

在慧駰國,人類是供馬驅使的畜生,像野人般聚居在河對岸,俗稱野胡。

慧駰,則是有智慧的馬,是這個王國的主宰,生活在井然有序的城池中。

人不如馬?

 

格列佛疑惑不已,但隨著了解的深入,他驚呆了!

在慧駰國,沒有嫉妒、偏好和爭吵,更沒有背叛、算計和陰謀。

金錢和法律在這裡毫無意義,戰爭和罪惡更成了遙遠傳說。

格列佛彷彿置身世外桃源,他渴望永遠留在這裡。

然而,慧駰們拒絕了他的請求,並令他限期離開。

格列佛百思不得其解,直到遇到野胡。

那天,格列佛與警衛小馬外出,走過河邊,他想洗個澡。

不巧河對岸有隻母野胡,見格列佛脫光後,慾火中燒,衝進河裡摟著他又咬又叫。

直到小馬趕來,母野胡才戀戀不捨地鬆手。

格列佛這才知道,野胡雖未開化,卻有著數不清的人性污垢。

 

為獨佔食物,野胡成群結隊地掠奪,偷搶無果,便內鬥不休。

年輕體胖的野胡,沒生病卻躲在角落裡,又是嚎叫又是呻吟。

田野裡的閃光石頭,明明無用,野胡們卻瘋狂挖搶…

一樁樁一件件,野胡卑鄙龔齪、貪婪好鬥、好吃懶做等醜陋本性暴露無遺。

格列佛心中五味雜陳,也理解了慧駰國人的顧慮:

遠離世俗的野胡尚且如此,更何況身處紛繁世間的人呢?

正如書中所說的:“理性的墮落,比殘暴本身更糟糕。”

人,說到底是慾望產物,自私和貪婪,更是骨子裡帶來的天性。

尤其在這物慾橫流的世間,扒開外表華美的袍子,每個人都有一堆慾望蝨子。

沒有的想要佔有,得到的害怕失去,擁有了還渴望更多。

如果任由貪念蔓延,放縱欲求生長,那麼人將不可避免地滑向墮落。

索提那克禪師曾說:“人生慾望,如樹上雜枝,你無法完全消除,卻需要定期修剪。”

人這一生,其實就是不斷與人性較勁的過程。

行已止,欲有所製,才能回歸簡單與本真,活出極致的清歡。

 

一部《格列佛遊記》,說的是寓言,諷的是人性,照出的是殘酷現實。

書中,人與人之間的猜忌背叛、打壓排擠、算計權衡……這些人性中的暗流,從未遠去,甚至融進了每個成年人正在經歷的生活。

蕭伯納曾說:“人生有兩齣悲劇:一是萬念俱灰,另一是躊躇滿志。”

真正的英雄主義,不是憤世嫉俗,而是認清生活真相,仍保持熱愛。

不是牢騷滿腹,而是學會與黑暗共生,與惡意共存。

點個讚吧 ,願我們了解人性,超越人性,看透現實的殘酷,依舊清醒而又熱忱地活著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