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智商高的人,都有這3個微習慣(精闢)

情緒智商高的人,都有這3個微習慣(精闢)
value101 2024-07-19 檢舉

1965年,美國人丹尼爾‧高曼提出了所謂情緒智商的概念。

情緒智商,即情緒智力,它主要指人在情緒、意志、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,是一種認識、了解、控制情緒的能力。

情緒智商高低對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?這其實是一個很難理清的問題。

但可以肯定的是,低情商的人,往往招人厭惡。

曾在雜誌裡看到關於低情商的總結:

總是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;對陌生人畢恭畢敬,對親近的人隨意發怒;批評別人喜歡的東西;落井下石,比如別人丟了東西很著急,你來一句「以後要長記性」;無法爭辯過對方,就開始人身攻擊;看見別人對你笑,就覺得是喜歡你。


——言論,《讀者》2015年第17期

 

攝影:金享煜

表現出這些低情商行為的深層原因,其實是認知方式狹小、自我意識太強。

那麼,高情商人士的底層邏輯究竟是什麼呢?我們要怎麼成為人群中那個高情商的人呢?

下面,我們將透過幾個微習慣一起探討。

 

放下你的手機

手機,已經成了現代人的“第六官”,很多人甚至患上了“手機依賴症”。

以前是沒錢寸步難行,現在是沒手機諸事不便。

出遊要用手機刷碼乘車,吃飯要用手機移動支付,下班要用手機回覆訊息……衣、食、住、行、交際、求知,哪一樣都要和手機發生關聯。

手機連結了我們線上、線下的生活,可是,在一些本該鮮活生動的時刻裡,我們卻因此呆板、乏味,沉浸在手機營造的虛擬空間裡。

放不下手機,加重了我們的訊息焦慮,也影響了我們的人際關係。

一位部落客在分享自己多年來的社交心得時提到:“人際交往中,除了真誠外,最大的法寶就是讓對方感受到'被重視'。”

在人均「手機癌患者」的今天,與人見面、聊天時適時放下手機,就是一種不動聲色的禮貌,也能體現我們對對方的尊重。

之前看過一個短片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,但老人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。

小輩們都在玩手機,不是微信聊天,就是連麥打遊戲;大人們要嘛在發紅包搶紅包,要嘛就是在打電話、傳訊息拜年。

菜是他們老兩口準備好幾天才做好的,現在已經涼了。老人望了一圈,好幾次欲言又止,最後默默放下碗筷回了自己的臥室。

更可悲的是,老人走了很久,大家竟然都沒發現爺爺已經離席了,所有人都在盯著手機螢幕,而廚房裡,奶奶正在獨自煨最後一道湯……

我就坐在你面前,你卻在低頭玩手機,這樣的場景在人生中屢見不鮮。

李宮俊說:“愛的反面不是恨,而是漠不關心。”

這句話適用於所有關係。

所以,一個情商高、善於體諒別人的人,一定會注意自己的手機使用時間,不會冷落身邊人。

如果真的有事要在手機上處理,可以跟對方說明。

一個人全神貫注、滔滔不絕,另一個人三心二意、刷著手機,是一種關係的不對等。

放下手機時,你會發現:

現實生活的景觀,比網路世界更豐富、更精彩;你眼前的這個人,也比螢幕上的任何人都更鮮活、有趣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 

不急於做出承諾

如何成為一個真誠、高情商的人呢?

《讀者》雜誌曾經給了這樣一個答案:

遠離虛無縹緲的承諾,減少說「下次」「以後」「有機會」的次數。

 

——言論,《讀者》2019年第10期

是啊,正如老子所說:“夫輕諾必寡信,多易必多難。”

那些輕易許下的諾言,往往都不可靠,很容易失信於人。

情商高的人,不會輕易許諾,但一旦承諾,就一定會盡力做到。

他們知道,承諾不是一句空話,而是一份責任。

劉濤和王珂的婚姻,一直被視為演藝圈的佳話。

當年,王珂破產,背負龐大債務,一度憂鬱到想要輕生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