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在哪裡上班,冷漠是你最後的底線

無論在哪裡上班,冷漠是你最後的底線
value101 2024-09-14 檢舉

 

作者:洞見pumpkin

把有限的時間,留給最值得的事。

馬東曾在《十三邀》裡,接受許知遠訪問時談到:

當他在招募和考核員工時,最重視的特質是「事在人先」。

 

起初,我覺得這樣的人未免有些冷漠。

但工作時間越長越發現,這是一種清醒的選擇,更是一種稀缺的能力。

01

冷漠一點,別過度共情。

陶勇醫師在《目光》一書中講過自己的故事。

他說自己剛工作時,非常容易受到別人情緒的干擾。

有一次,幾個同事湊在一處閒聊。

護士長說起生活的不如意,抱怨個不停;實習生小劉談起被父母逼婚,情緒很是激動;科室主任唉地嘆氣地對前景表示擔憂…

陶勇越聽越沮喪,也陷入低落的情緒無法自拔,那一天的工作都不在狀態。

當他意識到自己容易被別人的情緒感染後,每當身邊有人釋放負能量,他就會第一時間離開。

這樣他才能得以屏蔽外界的情緒污染,專注於自己的工作。

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「過度共感」

當一個人過度承載他人的心理痛苦,一味地去同情他人,就容易擾亂自己的磁場。

當別人的負面能量已經嚴重影響你的工作,轉身離開不是不近人情,而是對自己能量的保護。

 

02

冷漠一點,別當老好人。

心理學家哈麗雅特·布萊克在《取悅症》中提到她的一個工作習慣。

她會在工作信箱的簽名中備註好自己的職位內容。

職責以內的事情,她會積極處理,但工作範圍以外的事情,即便同事來請求幫忙,她也會果斷拒絕。

這種不近人情的做法,讓她在公司受到了非議,同時也讓她遠離了許多人情債。

聚焦於自己的業務,不被冗餘的事情叨擾,她快速提升了自己的業務能力。

很贊同獵聘副總裁邢子培說的一段話:

你來工作不是為了讓別人喜歡你,你來工作是為了讓別人尊重你。

而別人尊重你的原因絕對不是你每一件事都說yes。

別人尊重你的原因,只能是你的專業知識和進取精神,以及你為組織、為業務帶來的貢獻。

職場是很勢利的。

把維繫關係的時間,放在做好工作上;把迎合領導的精力,用在提升價值上。

當你越來越優秀,同事自會向你靠攏,領導自會對你青眼有加。

 

03

冷漠一點,別把同事當知己。

查理·芒格在初入職場時,曾遭好友背刺被迫離開公司。

多年以後,有記者採訪他問:你憎恨他嗎?

他頗有深意地回答:我們的關係很複雜,人本身就是很複雜的動物。

深諳人性的他當然明白,職場不是像牙塔,工作也離不開利益的考量。

利益一致時,大家是同盟好友;利益相左時,少不了傾軋算計。

公司,不是交朋友的地方。朋友靠情感維繫,同事靠利益連結。

職場人最不成熟的表現,就是把同事當知己。

巴菲特和查理·蒙格合作了超過半個世紀,在世人眼中,他們是彼此最知心的朋友。

但芒格卻說:我和華倫在工作時談論的,是工作、工作,還是工作。

董宇輝在新東方遭重創時淚灑直播間,說要努力讓公司好起來,把以前的同事再招回來。

旁人都以為他和同事交情甚篤,但其實在公司,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流,他私下很少和同事聚會。

放眼望去,那些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,看起來都有點冷漠。

他們不會因感情而影響決策,也不會被交情困住做出錯誤的判斷。

他們拎得清看得透,明白朋友是朋友,同事只是同事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