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才懂得,兄弟姊妹交往時,“該爭就爭”
說實話,很多人對「爭」這個字都有些避而遠之,特別是對兄弟姊妹的關係。
很多人以為,兄弟姊妹之間不該爭,應該和和氣氣,互相理解。
但現實,往往並非如此,特別是到了中年,你會發現,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往往引發出矛盾和衝突。
如果你不爭,可能就得一輩子吞下不公平;但你敢爭,也許能為自己爭取到應得的權益和尊嚴。
說穿了,在家族這個小社會裡,越是能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爭,越能在兄弟姊妹間有話語權。
01
父母的財富:你不爭,別人幫你爭。
我有個朋友,家裡有三兄妹。
他們家原本一切都好,大家都是「井水不犯河水」的和諧相處。
但當父母一老,家裡的財產分配問題就越來越敏感。
你別看他們平常說得多好,真正牽涉到遺產分配時,大家的態度一下子就變了。
他們的父母在去世前,確實沒做遺囑,所以就成了一個「誰先說了算」的局面。
哥哥認為他身為長子應該多得,妹妹覺得自己在家裡的貢獻不小,弟弟則更是有點「來者不拒」的態度。
到最後,一家人不只是財產分配上不一致,連原本和睦的關係也因為沒有明確的「爭」而開始出現裂痕。
鬧到最後,大家的關係幾乎到了破裂的邊緣。
你看,家產的事情如果早爭早定,不僅能避免財產糾紛,還能在父母過世後少一點遺憾。
02
照顧父母:不是「你照顧,我負責」那麼簡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