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才懂得,兄弟姊妹交往時,“該爭就爭”
照顧父母,這個話題對每個家庭來說,都是一塊「定時炸彈」。
我認識的一個叔叔,他有兩個兒子,一個住得近,一個住得遠。
父母年紀大了,生病住院,大家開始分配照顧的責任。
後來,老二認為老大不公平,老大則覺得老二不負責任。
甚至,他們的妻子也各自開始插手,爭論誰該承擔更多責任。
父母雖然年紀大,但心思卻非常敏感,看到孩子們爭來爭去,反而覺得心裡難受。
事實上,大家爭的不是誰該照顧父母,而是那種「不平等」的責任分配。
與其等到問題爆發後再去爭,不如一開始就明確自己的責任和底線。
03
家庭事務:從「分工合作」到「利益爭奪」。
家庭中的每一件事,往往都能成為兄弟姊妹之間的爭端。
就拿假日的安排來說,我有一個鄰居,他和哥哥的關係一直都很好。
但每到春節,家裡兩個兒子都得回來,大家一起團聚。
過年吃飯的事務都是哥哥一家忙前忙後,弟弟一家躺平,管吃就行了。
後來,哥哥一家人做多了也就埋怨了,加上父母也一直偏愛弟弟一些。
這也讓人意識到,家庭中沒有小事。
你不爭,別人不一定會顧及你;你爭了,大家反而能明白彼此的立場與想法。
其實,這些生活中的瑣碎事,本質上就是爭奪家庭資源、尊嚴和責任感的展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