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:惜緣,隨緣,不攀緣
元祐六年初春,蘇遼在杭州任知府。
闊別三年的好友錢穆父恰途經此處,前來拜訪。
老友相逢,不勝欣喜,但因要事在身,三日後錢穆父便起身告辭。
蘇遼深知,錢穆父前往的瀛洲在千里之外,經此一別,再見怕是難了。
但他沒有哀怨,隻長嘆一聲:人生如逆旅,我也是行人。
茫茫人生路,你我都似匆匆趕路的旅人,相逢是幸運,分別也在所難免。
我們能做到,無非是感恩每一場相遇,也目送每一段離開。
01
惜緣
佛家常道:前世五百年的回眸,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。
世間每個人都是平行線,緣分讓平行線有了交會的巧合。
緣分可遇不可求,如若不懂珍惜,再美好的感情,也會從你指縫溜走。
法國作家艾克蘇佩里,就用一朵玫瑰花的故事,道出了這種不該錯過的錯過。
在他的作品《小王子》中,面對真心愛護自己的小王子,玫瑰花卻總是找茬。
她一會吹毛求疵,一會無理取鬧,一會說出傷人的話…
直到小王子再也受不了決定離開,玫瑰花仍賭氣似的催著小王子走。
此後幾百年過去,玫瑰花再也沒有與她的小王子相逢,只能在肝腸寸斷中慢慢枯萎。
根據統計,我們的一生會遇到8263563人,會打招呼的是39778人,會和3619人熟悉,會和275人親近。但最終,能留在我們身邊的,卻寥寥無幾。
不是每個人都會走進我們的世界,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陪我們走到最後。
相遇在天,相守在人。
所有的關係,多一點珍惜,就會少一點錯過,多一分感恩,就會少一分遺憾。
作家李娟,年輕打工時認識了一個叫風華的女孩。
她們合租在逼仄的小屋,卻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。每賺到一點錢,風華會第一個想到李娟,帶她出去玩。
有一段時間,李娟窮得連飯都吃不起,風華就每天做好西紅柿炒雞蛋送去李娟的單位。
後來,風華嫁了人,她們很難再見一面。
李娟就不遠千里去探望,還寫信過去關懷。
如今,李娟已是當紅作家,仍不忘與風華的情誼。
她在書裡寫:“風華是我永遠的依靠,每當軟弱無能的時候,一想到風華便感到光明。”
即使身份千差萬別,即使生活瑣碎忙碌,她們還是會時時聯絡,視彼此為最珍貴的朋友。
老話說:惜緣者,緣更深。
好的關係就該如此,你記我恩情,我懂你真心,唯其如此,感情才能細水長流。
02
隨緣
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:
大多數人在25歲時結交的朋友最多,而之後20年間朋友越來越少,到55歲的時候,不過寥寥幾人。
人生大抵如此,到了一定年紀,身邊的朋友不可避免會走向離散。
因為漸行漸遠的,不只是距離和空間,還有漸遠的歲月和三觀。
作家張小嫻上大學時,有個關係好的同學。
畢業後,同學去了英國留學,而她留在了國內攻讀文學。
兩人朝著各自的理想奮進,人生軌跡漸漸沒了交集,聯絡也越來越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