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:惜緣,隨緣,不攀緣
兩人朝著各自的理想奮進,人生軌跡漸漸沒了交集,聯絡也越來越少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張小嫻在香港看到一個很像那位同學的人。
她猶豫了很久,也沒有叫住對方,反而眼睜睜地看著她再次消失在人海。
她說,和對方已經生疏了,再次寒暄只會給彼此徒增尷尬,不如就這樣沉默著告別。
經歷不同感觸就不同,你理解不了我的追求,我追不上你的腳步,分開也是必然。
《千與千尋》中有這樣一句話:
「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,路途上會有很多站,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你走完,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,即使不捨,也該心存感激,然後揮手道別。
這中間,無關對錯,不論利益,就是單純的緣分斷了。
我們能做的,就是緣來珍惜,緣去釋懷,任其去留。
就像魯迅與閏土,千差萬別的經歷,截然不同的觀念,讓兩顆心越來越遠。
最後,在閏土一聲「老爺」的呼喚中,魯迅只能轉身離開。
就像李叔同與許幻園,因著各自的選擇,一個避世禪修,一個紅塵逐利。
也漸漸地無話可說,就算幾經重逢,終究難復當初親密的模樣。
聚散離合終有時,歷來煙雨不留人。
太執著於相聚,太過分糾纏,只能被過去困住,走不到明天。
倒不如順其自然,當斷則斷,相逢時不問出處,離別後不問歸期。
03
不攀緣
林徽因在美國時,曾與冰心有過一段交集。
那時候,冰心名氣在外,深得林徽因的敬佩。
為了拉近關係,林徽因便常去找冰心攀談,約著她一塊去郊外野餐。
冰心雖沒有拒絕,言行間卻總是透露著疏離。
回國後,林徽因在家中舉辦文化沙龍,好幾次盛情邀請冰心參加。
可冰心很看不慣這種做法,在報紙上刊登了一篇《我們太太的客廳》來諷刺她。
面對這樣的攻諦,林徽因才終於明白,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強求不得。
於是她寄給冰心一壺山西老陳醋後,就與她斷絕了來往。
你有沒有這種經驗:
融不進的圈子硬擠,發現裡面的人刻意保持距離;
極力討好不喜歡自己的人,最後換來一句「請勿打擾」。
人與人的關係,離不開志趣相投,性情相合,節拍一致。
如若這些都沒有,再是攀緣,也是無用。
演員陳道明談及自己的交友觀,直言說:“不會跟任何朋友甜如蜜,也不會讓朋友跟自己過於熱絡。”
幾十年來,他從不刻意地結交誰,也不在意別人的疏遠,就那麼自然而然地活著。
這種疏離感,反而讓他和身邊的人都輕鬆自在,如沐春風。
人到中年最好活得佛繫些,需明白雲聚雲散,緣去緣來,皆是天意。
摀不熱的心,不必強求;留不住的人,不如放手。
▽
作家李笑來有個交朋友的心法叫「共同做一件事」。
這句話,我越琢磨越覺得大有深意。
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有很多層次,有的是匆匆過客,有的是點頭之交,也有的完全不在一個世界。
有緣分能想到一處,做到一處,感情才能歷久彌堅。
所以,人須活在緣分裡,而非關係裡。
緣來珍惜,緣盡放手,不為難別人,也不委屈自己,才是對待感情最好的態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