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勸:淡人心態,真的很養人

聽勸:淡人心態,真的很養人
value101 2024-12-13 檢舉

最近,「淡人」一詞在網路上爆紅。

 

所謂淡人,就是日常生活中,遇事反應很平淡的人。

他們不管遇到什麼場面,都不慌不忙、氣定神閒。

這種心態,其實是最養人的。

生活裡難免遇到各種糟心事,情緒大開大合,就很容易傷及自身。

一旦有了淡人心態,便不會再因為外界的聲音而變得心情紛亂,也不會因為一時的挫敗而徹夜難眠。

你能沉浸式享受自己的生活,變得不驚不擾,活出生命該有的鬆弛與從容。

 

1

情緒淡

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,叫做「癌症性格」:

長期處於焦慮、恐懼、悲哀等情緒中,這些壞情緒會以一種慢性的持續性的刺激,影響和降低身體的免疫力,增加癌症的發生率。

很多時候,情緒過多,思慮過重,只會讓人深陷痛苦的泥淖。

情緒淡一點,我們才能無視外界的加壓,活得輕鬆自在。

國家級中醫何若蘋,年近七十依舊精神矍鑠,一副年輕模樣。

她坦言自己之所以能有如此狀態,與她長年的養生是分不開的。

而她養生的關鍵,就是淡化情緒。

 

她說:“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,總會遇到壓力、矛盾,甚至是嚴重的衝突或打擊。”

所以每當遇到不開心的事,她也不藏著憋著,而是去散步、冥想,或是睡大覺。

透過這些方式,她每次都能安頓好自己內心,讓情緒從身體流走。

《養真集》中說:“自古神仙無別法,只生歡喜不生愁。”

生活中誰都會遇到幾件令人愁苦的事情。

但若事事都情緒化處理,那將極大程度地消耗我們的生命能量。

只有不斷淡化自己的情緒,對人事物保持鈍感。

我們才能擺脫負面情緒的影響,擁有更健康的身心。

 

2

社交淡

阿德勒說:“人所有的痛苦,都來自人際關係。”

為了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,我們只好去曲意逢迎,彎腰陪笑。

但這種壓抑的日子過久了,內耗必然接踵而來。

作家週國平,就曾在一檔節目中暴露自己的心聲。

他說,他成名之後,就有人不斷地來拜訪他,邀請他參加各種講座。

但這種場合,常常讓他感覺到特別束縛。

所以,對於大部分邀約,他都是能躲則躲。

一個人待著的時候,他讀書、寫作、賞花、喝茶,他才覺得日子過得愜意。

 

週國平曾感慨:

“人生有三種境界,最低境界是平凡,其次是超凡脫俗,最高境界是返璞歸真後的淡然。”

社交的最高境界,其實也是淡然。

逼著自己去人群裡,說那些多餘的寒暄和客套,只會給自己徒增內耗。

試著一個人獨處,為自己的生活減負。

遠離了繁瑣的人際交往,獨自低調生活,當你身心愉悅後,你會發現哪裡都舒坦了。

 

3

物慾淡

明代醫學家萬全,在自己的著作《養生四要》中,總結了養生的四條要領。

其中排在第一位的,就是「寡欲」。

淡化過盛的物慾,摒棄多餘的貪念,才是養生最有效的方法。

被譽為海上「小冬黃」的京劇藝術家王珮瑜,曾一度在物慾中迷失自我。

為了讓人覺得自己有貴氣,她為自己買精美的衣服、首飾,肆意揮霍,花光了幾十萬積蓄;

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,她放縱自己,一年多長胖三十斤,身體也越來越差。

眼見得意門生消沉至此,恩師劉曾不忍袖手旁邊,一語點醒她:

 

「不為生計唱戲,才能唱得貴氣。放下物慾,剩下的才是對京劇本身的慾望。”

從那時起,王珮瑜戒掉了蕎食,不買過百的衣服,潛心研究京劇。

很快,她就將自己的身體、精神都調回了最佳狀態,唱的戲也比以前更有韻味。

《極簡生活》中說:“過多的物慾,就跟我們身上的贅肉一樣。贅肉越少,心就越輕鬆。”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