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長大後跟你親不親,其實早有預兆

孩子長大後跟你親不親,其實早有預兆
value101 2024-12-13 檢舉

時至今日,我覺得我們需要一種更新型的親子關係,不是互相犧牲,而是互相尊重,互相成就。

 

——豆瓣魚,《讀本》2021年第10期

週末聚會,朋友聊起她有段時間跟兒子的關係很不好。

兒子以前很親她,整天在她耳邊嘰嘰喳喳說個不停,怎麼長大了,就越來越疏遠,有時候半天都沒一句話。

剛開始,她覺得兒子沒良心,什麼事都為他好,他卻不知感恩。

直到有一天,她無意間看到兒子寫的一篇隨筆:

「你們總是自以為是,總說是為我好,完全不管我的感受,都由你們隨意安排,替我做決定……」

看到這段控訴,她才明白,在和孩子的相處中,他們忽略了邊界感。

生活中,不少父母不是跟孩子​​太親密,就是太疏遠,沒能把握彼此間的距離,最終導致兩代人漸行漸遠。

孩子長大後跟父母親不親,其實早就看出端倪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 

父母手伸太長,孩子與父母不親

聽過「直升機父母」嗎?

他們恨不得24小時緊盯孩子,事無鉅細地安排孩子的行程,試圖控制孩子的人生。

陪孩子做作業,幫忙收拾書包,老師要求孩子完成的事,全替孩子代勞。

一旦父母沒出手幫忙,孩子就不用心,作業胡亂地做交差,要帶的課本都搞錯。

孩子還理直氣壯,覺得這些事都是父母該做的,自己不會,理所當然。

看,父母什麼都幫孩子做了,結果把孩子養成“巨嬰”,非但不會幹活,還埋怨父母。

法國作家阿爾貝‧加繆說:

「親子關係的破裂,往往源於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幹預。」

父母的手伸太長,什麼都想管,一廂情願替孩子做決定,最後只會換來親子矛盾和衝突,想挽救都挽救不了。

知乎上有個男生,分享了自己大學畢業後11年不願回家的故事。

因為父母管得太多,他沒辦法再忍受,就主動切斷和父母的聯繫。

從小不管穿衣服、吃飯、睡覺,還是學習、交友,父母都嚴格控制他。

小時候,100分的捲子他考了98分,父母會用鞋底子打他,覺得他不夠努力。

他的時間只能用來學習,就連跟同學打籃球,父母都會揍他,直接打折了五根竹竿。

大學期間,父母仍以減少生活費為要挾,要他聽話。

就這樣,畢業後他直接換號,切斷和父母的聯繫,再也沒回家。

但凡父母打著「為你好」的名義,幫孩子規劃好一切,把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,得到的都不會是孩子的感激、孝心,只會是埋怨、厭惡和疏離。

這世上,最好的父母之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,最偉大的親情是一種適時的放手。

孩子長大了就會有自己的想法,有自己想做、要做的事,父母得學會放手。

多和孩子商量討論,聽聽他的意見,給他做決定的機會,讓他學會為自己負責。

當孩子親自體驗了生活,才能懂得父母的不易,心存感恩,和父母保持更和諧健康的關係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 

父母過度共情,孩子沉默不語

看過一則報道,有個孩子告訴父母,有同學欺負他、打他。

爸爸聽了非常氣憤,想到自己都捨不得打罵的孩子竟然被同學欺負,越想越氣,隔天直接跑去學校把對方揍了一頓。

老師上前勸阻,爸爸連老師一起罵。

這樣一鬧,事情看似解決了,實際上讓孩子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。

同學嘲諷、孤立這孩子,老師因為覺得孩子的父母蠻不講理也甚少關注他。

最後這個孩子變得非常沉默,遇到什麼事都不告訴父母。

孩子遇到困難可能只是想向父母傾訴一下,但父母過度共情,表現得比孩子還要敏感和著急,反而造成孩子的困擾。

孩子會覺得父母根本兜不住自己的情緒,不能跟他們說太多,以後遇到事情都選擇自己扛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