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孩子總是報喜不報憂?答案很札心,父母都看看

為什麼孩子總是報喜不報憂?答案很札心,父母都看看
value101 2024-12-13 檢舉

“調教”父母的“調”,是往一碗熱湯裡調味,淡了加點鹽,鹹了加點水;而“教”,是不斷提醒他們,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,那時誰都可能離開他們,但我們一定都會陪在他們身邊,餵他們喝完這碗我們共同熬了一輩子的熱湯。人是愛的容器,記得我愛你。

 

——張皓宸,《讀者》2024年第14期

早高峰的地鐵上,被擠得窒息狼狽;

租屋遇到黑仲介騙房租,被迫搬家,欲哭無淚;

捲入職場上的鉤心鬥角局面,卻又被迫背鍋,委屈無處訴說;

又加班到很晚,搭上空蕩的地鐵已經是末班…

縱然生活百般難,接到遠方父母的問候電話時,還是會習慣性地回覆一句「我挺好的」。

每個身在異鄉的孩子,早就學會了言不由衷,報喜不報憂。

而這善意的謊言背後,有無奈,也有深沉的愛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 

害怕讓父母失望

娃小時候“雞娃”,娃長大了“比娃”。

攀比行為的背後,是許多父母在親友面前不能丟的「面子」。

而這所謂的面子,也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背負了太多心理壓力。

他們害怕父母失望,不敢正視失敗,遇到困難,習慣性選擇隱瞞,失去了報憂的勇氣。

電影《天倫之旅》的男主角——退休工人弗蘭克,對他的四個子女都寄予厚望,並給出了具體的「硬指標」。

在他的規劃裡,大女兒成績必須是第一,將來能有個好工作;

小女兒適合跳舞,長大了一定要成為優秀的舞者;

大兒子可以在音樂道路上發展,成為偉大的指揮家;

小兒子要成為畫家。

他固執地認為孩子只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努力,就一定會變得優秀而完美,卻從未問過孩子們的真實想法。

關於未來,他們沒有發言權,只有執行的責任。

後來,妻子去世,弗蘭克挨個去看望他培養出的「出類拔萃」的孩子時,才發現,子女多年來對他隱瞞了真相,他們生活中的苦楚都不曾和自己傾訴:

大女兒艾米是公司的CEO,丈夫出軌,婚姻破裂,卻在父親面前假裝和睦;

大兒子羅伯特是個鼓手,為了不讓父親失望謊稱要去歐洲表演;

小女兒蘿絲是個從事舞蹈工作的單親媽媽;

而小兒子大衛因吸毒過量離世。

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很簡單:父母過高的期望,讓他們只想逃離;很少被稱讚的孩子,也對父母失去了信任。

為了避免被指責和批評,敏感又脆弱的他們選擇報喜不報憂。

表面上粉飾太平,同時,也掩蓋了潛在的生活隱憂。

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報導:

某中學老師的女兒成績優異,能歌善舞,從小到大都是人們眼中「別人家的孩子」。

然而,如此優秀的孩子,卻在出國留學一年後,選擇輕生。

她在給媽媽的遺書中寫道:「我真的太太太累了……」並坦言自己受憂鬱症之擾長達8年,痛苦不堪,但從未對父母提過只言片語。

事後,這位老師反省道:對孩子的關心過於物質化,而沒了解她成長的精神痛苦。

以愛之名讓孩子不堪重負,正是不少父母的問題所在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 

不想讓父母擔心

網路上有一個話題討論:“在外過得不好要不要告訴父母?”

高贊回答是:“把痛苦說給父母聽只會得到雙倍的痛苦。”

畢竟,遠水解不了近渴,跟父母報憂不但解決不了問題,反而讓他們徒增煩惱。

因此,大多數成年人選擇戴上面具,把困難留給自己,把歡笑掛在臉上。

電視劇《我在他鄉挺好的》裡,紀南嘉得了癌症主動離開了相處多年的男友,為了不讓父母擔心,寧可被母親喋喋不休地催婚,也選擇閉口不談,從手術到治愈都獨自面對。

喬夕辰被仲介騙租,真正的房東上門要她搬走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