叛逆、不聽話的孩子,自帶3大優勢,父母別不信
時至今日,我覺得我們需要一種更新型的親子關係,不是互相犧牲,而是互相尊重,互相成就。
——豆瓣魚,《讀本》2021年第10期
現在的父母,一提到家裡的“熊孩子”,個個頭痛。
前幾天跟朋友帶娃去理髮,她兒子一直吵著要在耳朵旁邊的頭髮上剃個閃電,這樣才酷。
剛開始朋友接受不了,覺得太過痞裡痞氣,但最後拗不過兒子,只能同意。
事後朋友鬱悶地跟我吐槽:
「我家這小子,天天跟我唱反調,要他乖乖聽話根本不可能,再這樣下去,估計我都要少活好幾年。」
雖然同為寶媽,心疼她教育孩子的付出和無奈,但換個角度想想,叛逆不聽話的孩子,並非一無是處。
很多時候,我們過度在意孩子身上肉眼可見的問題,卻忽略了:
每一個跟刺頭似的孩子,都自帶這3大優勢。
越了解,越能發現孩子的好。
來源:視覺中國
自我意識強,有主見
兒子上五年級時,已經開始不聽我的建議了。
他以前什麼都依賴我,走路也要牽著我的手才安心,一遇到事情就問我怎麼辦。
但日漸長大,他的狀態慢慢發生了變化,他會明確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,有了自己的堅持。
天氣冷,讓他穿條秋褲保暖,他說難受,不方便運動。
帶他逛街買鞋子,我看中一款性價比高的帆布鞋,他說更想買網路上流行的籃球鞋。
週末想幫他報個圍棋班,他不喜歡,說烘焙有點意思,非要試試。
和他掰扯了幾個回合,一點也說不動,油鹽不進,再溝通下去怕是會引發更大的衝突。
以前覺得兒子乖巧聽話很可愛,管得住,如今他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,對事情有自己的認識和判斷,對事情的好壞,該做不該做,喜歡不喜歡,有了自己的獨立判斷。
但這就是一個孩子正常的成長之路。
心理學家皮亞傑說:“孩子從2歲起,就開始確立自我意識。”
孩子內心的「小我」一點點長大,遇事會有自己的堅持,開始不聽從父母的指令,任性、執拗,甚至會跟父母產生衝突和分歧。
如果他一直像小時候一樣乖巧可愛,什麼事都順從父母,沒有自己的想法,父母反而要擔心他的獨立性和成熟度。
有位網友分享過,自己從小就被父母管得很嚴,對父母百依百順,連填報志工都聽從父母的。
結果大學四年,他痛苦不堪,既不喜歡自己的專業,但又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,畢業後隨波逐流,人生得過且過,毫無方向。
想孩子日後有出息、有擔當,就要保護他的自我意識,尊重他的成長,用包容和理解正視他的叛逆,同時引導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來源:視覺中國
探索欲強,好奇心重
一位教十多年的教師朋友,不久前聊起班上學生的狀況,很煩惱:
“現在的孩子,乖得讓人有點擔心和害怕。”
其他人笑她,說學生乖巧聽話不是很好嗎,不用操他們的心,上完課就收工,自己還輕鬆。
但朋友認為,如果學生被各種條條框框規訓,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,他們內心的聲音、想法和感受,聽不見,摸不著,那麼他們不出問題則已,一出問題都是大問題。
同樣的擔憂,暢銷書《我的二本學生》的作者黃燈老師也有。
她發現學生上課都在玩手機,問學生問題,學生不回應,似乎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。
她說感覺現在的孩子,元氣喪失得很嚴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