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嘉瑩:弱德,才是一個人的頂級智慧
“我有弱德之美,但我不是弱者。”
11月24日,享誉海内外的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,与世长辞。
这位经风沐雨的世纪老人,走过了百年岁月,著作等身。
华夏之内,缅怀之声不绝于耳。
叶嘉莹的生平经历,大家已耳熟能详。
但她开创的一些诗歌理念,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。
叶先生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概念,叫“弱德”。
以弱为德,以弱胜强。
这个名词贯穿了她整个学术生涯和整个人生。
那么,究竟何为“弱德”?
面对苦难,隐忍不是软弱
生而为人,我们会遭遇各种苦难。
天降的,人为的,自造的。
叶嘉莹生于乱世,早年历经家庭变故与国家危难。
对她来说,苦难就像一位老朋友。
幼年时,见母亲去世,和父亲失联。
成年后,随丈夫前往台湾,又逢遇特殊时期,丈夫入狱,她独自产下女儿,四处兼课补贴家用;
之后丈夫重获自由,又因生活挫折,变得脾气暴躁,家庭的经济重担,都压在叶嘉莹的身上,丈夫还常常不与好脸色。
晚年时,女儿女婿车祸身亡,让她体会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。
但面对这种种,叶嘉莹选择了承受与隐忍。
默默教课,默默生活,默默读诗词。
这是她的个性,也是“弱德”的第一层含义——
隐忍,内敛。
来源:视觉中国
很多人以为,隐忍便是软弱,实则不然。
很多时候,苦难落到我们的头上,便是千斤之重,我们毫无还手之力。
在苦难面前,能够默然地隐忍,实则已是极大的坚强。
我家楼下,有一位收废品的廖叔。
廖叔长年在风吹日晒下工作,为小区住户整理废品。
印象里,他从不说话,也不跟别人打招呼。
每次我们叫他,他也只是点点头,然后便兀自工作。
曾经我以为他不近人情。
后来母亲告诉我,不是这样的。
廖叔是个苦命人,父母早亡;
大女儿患有孤独症,妻子前年罹患尿毒症,花去了家里大半积蓄;
唯一康健的小儿子,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,半身截瘫。
命运给他的剧本,就是如此不堪。
但廖叔的应对是,每天按时上班,风雨无阻;
从不迟到早退,每一桶垃圾都认真分类。
他的沉默,或许是因为心事过多,着实不想过多开口。
从那之后,我对廖叔的身影,多了一分庄敬。
其实,人是那样孱弱和渺小。
很多人在苦难来临时,直接就被撕裂了;
忍住痛,往前走,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。
面对质疑,坚守就是反击
1974年,叶嘉莹决定回到祖国大陆教书。
这个决定,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。
当时,她已经在加拿大站稳了脚跟,有着不错的待遇和地位,如果回到大陆,一切都要重新开始。
而且,丈夫和女儿都在加拿大,一旦回去,就意味着要和他们分离。
但叶嘉莹还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。
她说:“我是中国人,我要把中国的诗词文化传播出去。”
回到大陆后,叶嘉莹先后在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等高校任教;
开设诗词讲座,组织诗词朗诵会,为推广中国的诗词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然而,她的做法,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指责。
他们言辞激烈,用上了“叛徒”这样的字眼来攻击她,还在私人社交场合与她划清界限,并在学术论坛中,刻意忽略或贬低她的贡献与成就。
面对这些质疑和指责,叶嘉莹没有辩解,也没有退缩,只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。
她撰写了《唐宋词十七讲》《迦陵文集》《迦陵论诗丛稿》等一系列著作,在国内多所高校开设诗词讲座。
于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,后又捐出自己三千多万的积蓄成立了“迦陵基金”。
很多时候,我们会遭受质疑和污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