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 多歲女疑流感!咳喘數週、無法躺著睡 醫檢查:嚴重心衰竭

由於 Omicron 主要出現於上呼吸道,因此確診後咳嗽 、打噴嚏、流鼻水、喉嚨痛、喘、疲倦等都是常見症狀,而當染疫者康復後,發炎反應會慢慢減弱,不過並不代表完全消失,而是進入慢性的微發炎狀態。
長新冠可能為多重器官發炎,林謂文醫師舉例,若為腦部發炎就會造成腦霧、心臟發炎則造成心肌炎 、心血管疾病等;而若是呼吸道發炎,則會出現容易有痰、慢性咳嗽的症狀,此外,肌肉酸痛、腹瀉、關節痛也是常見的長新冠症狀。
染疫高風險族群 通常也較易發生長新冠
根據《刺絡針》最新研究顯示,約有 7 至 8 成染疫者康復後至少會出現 1 個長新冠症狀,其中最常見的症狀為:
全身倦怠
呼吸易喘
肌肉容易痠痛
胸悶、胸痛
另外像是嗅味覺異常、腹瀉、關節腫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健忘、智力衰退也有可能發生,而中國一項長達 2 年多且針對中國人以及武漢病毒株的研究也顯示,染疫後約 55% 患者會出現長新冠,不過感染不同病毒株造成長新冠的比例為何,目前還沒有一定證據,需要進一步研究。
而會發生長新冠的高危險族群有哪些?林謂文解釋,染疫高風險族群,通常也較容易發生長新冠,長新冠的發生與染疫後症狀嚴重程度呈現正相關,不過若為無症狀患者也不能掉以輕心,還是可能會發生長新冠的症狀,此外,染疫後也可能會產生新疾病,或是原先有的慢性病、疾病變得惡化且難以控制。
如何預防長新冠?林謂文:避免中、重症最重要
若要預防長新冠發生,則要避免染疫時發生中、重症,因此若高風險族群染疫後還是輕症時,建議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,進而避免病情惡化、發生長新冠,林謂文醫師解釋,「若發病後 5 日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,可減少 33% 至 88% 演變為中重症、死亡的機率。」
若為年輕族群且不適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族群,要如何避免長新冠發生?林謂文醫師表示,若為非高風險族群但症狀嚴重,建議及早就醫,而若是輕症者,可服用清冠一號或退燒、解熱鎮痛等能改善症狀的藥物。
居家照護 3 寶 幫助監測病況
另外,林謂文也建議,居家照護期間家中一定要準備「居家3寶」,包含血壓計、體溫計以及血氧機,另外,也建議可以準備快篩劑,每日都需要監測血壓、體溫以及血氧:
血氧:血氧掉至 95 以下時建議盡快就醫。
體溫:高燒 2 日以上、體溫越來越高建議就醫。
血壓:若心跳超過 100 持續 48 小時以上、血壓不斷下降時,恐怕為休克症狀,正在演變重症,建議就醫。
此外,若居家照護期間喉嚨疼痛,可準備一些鳳梨酵素、由醫師指示的消炎藥物,飲食部分也要維持正常,透過增強染疫當下的免疫力,減少長新冠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