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午睡後靈感迸發,有人午睡後昏昏沉沉!問題出在這個細節!

有的人午睡醒來神清氣爽,幹勁十足;有的人卻反而更困,腦袋像灌了鉛,整個下午都難受。問題常常不在午睡本身,而是在一個被忽略的小細節。
睡得對,腦子才跟著清醒
不少人一到中午吃完飯,就覺得眼皮打架,躺下睡一覺成了習慣。但醒來後,有人精神百倍,有人卻渾身疲軟。這不只是"睡沒睡夠"的問題,而是睡的方法出了偏差。
很多人午睡時間太長,動不動就是一兩個小時。可人的睡眠是有節奏的,像波浪一樣起伏不定。如果午睡時間超過30分鐘,大腦就容易進入深度睡眠階段。這時候被叫醒,就像半夜有人把你從夢中拉起來,整個人都懵了 ,腦子一團漿糊。
午睡多久最適合?別超過這個時間點
根據研究,午睡控制在10到30分鐘之間最為理想。這個時段,大腦剛好在淺睡眠階段,起床後不會有明顯的「起床氣」。如果超過90分鐘也可以,但那是因為剛好完成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。大多數人中午根本沒有90分鐘的空檔,最容易卡在「半夢半醒」的階段,醒來反而更難受。
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曾指出,20分鐘的短暫小睡能提升專注力、改善情緒,也能讓記憶力更清晰。短短一會兒,勝過苦熬一整個下午。
為啥有人越睡越迷糊?原來是這個壞習慣
除了時間太長,還有個"小動作"也很容易毀掉一個好午覺-飯後立刻就躺下 。
吃飽後,肚子裡的血液集中在消化道,幫助消化。這時候一躺,血流更慢,大腦供血就不充足了。睡得不舒服、醒來更累 ,還可能出現胃脹、胃酸倒流、噯氣這些不適,整個人都覺得「堵得慌」。
最好是吃完飯後,站著輕輕走動五到十分鐘,等肚子沒那麼撐了,再找個地方閉眼休息。就算只是坐著打個盹,也比飯後一倒要健康得多。
午睡地點也有講究,別拿沙發和桌子湊合
很多人午睡時不是趴在辦公桌上就是窩在沙發角落,這些姿勢看著方便,其實對身體傷害不小。趴著睡,壓著胸口和肚子,容易影響呼吸,也會讓頸椎受力不均;沙發太軟,身體窩著,醒來後腰酸背痛 ,反而更疲憊。
最好的方式是找個可以平躺的地方,如果實在沒有條件,也盡量靠著椅背、用靠枕支撐,保持呼吸順暢。就算坐著閉眼休息,也別讓脖子垂著,頭一低就容易落枕。
睡前刷手機,小心越睡越累
很多人午睡前就習慣性刷會兒手機,看個短片、翻個朋友圈。不知不覺十幾分鐘過去了,我還覺得腦子興奮得很。這其實已經打破了大腦準備入睡的節奏。
手機裡那點藍光會讓身體產生錯覺,以為現在是白天,於是褪黑素這種幫助入睡的荷爾蒙就分泌得少了。結果就是,看著手機很困,一躺下反而睡不著,等真睡著了,時間也晚了,醒來頭更暈。
睡前盡量別看電子螢幕,如果實在無聊,可以聽聽輕音樂或閉眼冥想一會兒,讓腦子慢慢「冷下來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