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份證是1950年到1979年出生的,2026年起或要直面現實了!早知道早做準備

身份證是1950年到1979年出生的,2026年起或要直面現實了!早知道早做準備
value101 2025-10-24 檢舉

 

其實企業可以:

設計一些強度小但需要經驗的崗位

提供更靈活的工作時間

多些人文關懷,少點「狼性文化」

自己能做些什麼

我姑父退休前是個工程師,退休后自學了電腦和智慧型手機,現在在社區教老年人用智能設備,一個月還能額外賺兩三千塊錢。

「活到老,學到老」這句話一點沒錯。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,不學習真的會被淘汰得很快。

我覺得這個年齡段的人可以:

主動學習新技能,別嫌麻煩

保持健康,堅持鍛煉

提前做好養老規劃,別把希望全寄托在子女身上

 

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,一位61歲的退休老師通過網絡直播教書法,不僅找到了生活樂趣,每個月還有小幾千的收入。這不就挺好的嗎?

社會應該怎麼做

最近我們小區開展了一個「銀發人才庫」活動,退休的醫生、教師、工程師等專業人士可以登記在冊,社區有需要時會請他們出來做顧問或志愿者,還有一定補貼。

這種做法既解決了部分老年人的社交需求,也讓他們的經驗得到了發揮,何樂而不為呢?

 

我覺得社會層面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:

取消招聘中的年齡歧視

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

為老年人創造更多就業和社交機會

說到底,這是一代被夾在中間的人

前幾天和我爸聊天,他說了句話讓我印象很深:「我們這代人,趕上了最苦的時候,也見證了最好的變化。只是沒想到,等國家強大了,我們自己卻老了。」

是啊,這群50后到70后的人,童年經歷過物質匱乏,青年時拼命工作改變命運,壯年時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,如今卻在年老時面臨各種困境。

 

前幾天下班路上,看到一位六十多歲的大爺在送外賣,大冬天的,騎著電動車在風里穿梭。我心里一陣酸楚,忍不住想:這本該是他含飴弄孫的年紀啊。

希望社會能多些關注這個群體,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關愛。畢竟,他們用青春和汗水建設了今天的繁榮,理應在晚年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障。

你身邊有這樣的親人朋友嗎?他們正面臨什麼困境?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?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和想法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