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一個人總是讓你煩躁,又無法改變,那就離開吧
我們總天真地以為,只要找到正確的溝通方式,對方就一定會理解並改變。
杜杜曾精心準備了一次深度對話,誠懇地表達了表姐的言論帶給她的傷害。
表姐當時表示理解,但第二天一切照舊。
試圖改變一個不願自省的人,就像試圖用湯匙舀乾大海——不僅徒勞無功,最終還會累垮自己。
心理學專家張悅敏指出:
「情緒綁架往往發生在最親密的關係中。施綁者未必心存惡意,但他們習慣於通過貶低、批評或情感要挾來控制他人,從而獲得安全感。”
有句話說得好:人最大的愚蠢,就是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和思維定式,除非他們自己意識到問題並願意改變,否則外力很難運作。
來源:視覺中國
優雅離場,是最高級的自愛
去年,杜杜說她做出了一個在家人看來」大逆不道「的決定:
她拉黑了表姐的所有聯絡方式,並明確表示不再接受任何「關心」。
大概半年後,杜杜說那是她三十年多來最艱難、最正確的決定。
一開始家人指責她小題大作,但當她遠離了那些負面評價,她才真正開始享受自己的生活。
離開消耗型關係不是懦弱,而是對自己生命的負責。
正如《易經》中所言:“君子以遠小人,不惡而嚴。”
智慧的人懂得適時遠離負能量,這不是出於厭惡,而是莊嚴的自保。
當然,離開不一定是戲劇性的決裂。對於無法完全割捨的關係,我們可以選擇「情緒降級」:設定明確邊界,控制接觸頻率,調整心理預期。
作家畢淑敏曾說:“我們要學會和某些人保持適當的距離,這不是虛偽,而是對自己負責。”
離開情緒黑洞後的杜杜,開始把精力投入真正熱愛的事物。她學習繪畫,旅行,並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令我驚訝的是,當她不再被負面情緒消耗,她的創作天賦被激發,作品甚至得到了展覽的機會。
來源:視覺中國
人生如同花園,我們需要定期除草,才能讓花茁壯成長。那些消耗我們能量的人和事,就是需要清除的雜草。
你的內心是一片珍貴的花園,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肆意踐踏。
當你發現一個人總是讓你煩躁不安,而你又無法改變時,勇敢地保持距離,不是冷漠,而是對自己最深沉的愛。
在這個世界上,不是所有的魚都住在同一片海裡。當你游向更適合的水域,才會發現:原來生活可以如此輕盈,如此美好。
多多轉發今天的文章,尋找屬於你的那片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