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婚時前夫給了我80萬,回娘家媽媽問我存款,我說8萬,晚上聽我媽對我弟說:只有8萬,不夠你買房子啊!

離婚時前夫給了我80萬,回娘家媽媽問我存款,我說8萬,晚上聽我媽對我弟說:只有8萬,不夠你買房子啊!
value101 2025-10-24 檢舉

 

前些日子,在網路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,戳中了不少人的痛處:

網友自述,30歲那年,在父母和親戚的不斷催促下,她匆匆忙忙和相識幾個月的相親對象結了婚。

剛結婚那兩年,夫妻倆一直相敬如賓,儘管不像其他夫妻那樣恩愛甜蜜,但相處地也還算融洽。

但隨著歲月的推移,因為三觀的不合和生活習慣的差異,他們爭吵的次數越來越多。

不管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成為矛盾的導火線,家裡常常鬧得雞飛狗跳。

就這樣幾年過去,彼此之間的感情徹底被耗盡,這段婚姻最終還是走到了終點。

離婚的時候,經過商量,前夫給了她80萬,兩人好聚好散。

在身心的極度疲憊下,她懷著對婚姻的失望和人生的迷茫,回到了娘家。

以為能從至親之人身邊獲得一些寬慰和力量,可母親在得知她離婚的消息後,第一反應不是關心女兒的狀態,而是打聽離婚時分到的錢,以及她的個人存款。

那一刻,她突然回想起,當初父母在催促她結婚時也是如此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在她相親的過程,父母很少過問對方的品性,也不太在乎兩人了解時間的長短、是否彼此熟悉,重點關心的就是家庭背景和經濟條件。

在往事的衝擊下,她告訴母親,之前他們做生意賠了不少錢,離婚時也沒分到什麼,這些年就存了8萬。

隨後,母親便一臉失望地走開了。

晚餐過後,她又聽到母親在房間跟弟弟視頻,一邊談及她離婚的消息,一邊抱怨:

「原本說好今年給你買房的,可你姐才存了8萬,也不夠啊。好端端也不知道離什麼婚,非要離也不知道多分點錢......”

聽到這些,她一瞬間感到刺骨般的寒冷,想起從小到大,父母對弟弟極盡溺愛,對她卻有著數不盡的挑剔,無論她做的多好,也幾乎沒有得到過母親的認可。

尤其是在利益問題上,父母只會考慮弟弟的得失問題,從不會在乎她的感受。

她結婚後這些年,父母也從未關心過她的婚姻是否幸福,偶爾打電話,也是讓她出錢支持弟弟創業,給弟弟買車,花錢給家裡的老房子裝修等。

如今,聽著母親的指責,她心寒到了極點,隨後就衝進房間質問,同樣是親生兒女,為何要區別對待?

聽著影片那頭弟弟的冷嘲熱諷,她直接翻臉,直言以後再也別想從自己這拿到一份錢。

然而看著她聲淚俱下,母親不但沒有半分愧疚,還繼續指責:

「好好的一個家,現在變成什麼樣子,鬧得大家都不開心,都是因為你性格有問題,跟誰都處不來.....”

那天夜裡,她帶著行李離開了娘家,打算重新建立自己的人生。

網友分享了這段經歷後,留言區有一段留言點讚頗高:

「當一個家庭突然失和,家裡積攢多年的矛盾被揭開,往往都是因為,一直吃虧的那個人變得清醒了,不願意再繼續委屈自己了,終於學會拒絕了。”

人生最大的心寒莫過於,深信不疑的親人之間充滿算計,兄弟姊妹的相處以利益為先,父母心中的天平永遠傾斜。

在許多家庭中,都存在這樣的現象:

那個老實、善良的孩子,總是被分配更多的責任,承擔更多的壓力。

他們會用心贍養父母,幫助兄弟姊妹,但越是付出,越是被家人視為理所當然,得不到絲毫的感恩與回報。

當這個一直吃虧的人終於覺醒,選擇拒絕時,家中的其他人卻無法接受,更嚴重的還會就此產生怨恨。

於是,爭吵、埋怨接踵而至,家庭的和諧被徹底打破,親人之間漸行漸遠,久而久之,家就散了。

老話說得好,樹葉不是一天黃的,人心不是一天涼的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那個一直吃虧的人,在無數次的失望後,選擇了捍衛自己的權益,最終家人之間徹底走向分崩離析。

但這真的是他們的錯嗎?他們不過是在漫長的委屈與不公中,學會了好好愛自己。

要知道,一個家庭的破裂,並非源自某一件小事的激化。

細想來,源頭其實在於長期以來家庭資源的分配不公,導致了一場關係失衡的大爆發。

 

主持人倪萍,在節目中談起過家庭環境。

在倪萍的記憶裡,母親對待她和哥哥,一直是兩種不同的方式。

年幼時,對待哥哥,母親總是無盡疼愛,好的東西都會留給哥哥,而給她的通常都是爛的、破洞的。

兒女們各自成家後,母親也很少考慮她的需求,但兒子家裡需要幫忙時,母親又會立刻提出讓倪萍幫忙解決問題。

 

這些年,母親逐漸年邁,倪萍特意把老人接到身邊照顧,可即便在糊塗的狀態下,母親也會把兒子叫到身邊,特意提醒:“不要把賣房子的錢給妹妹。”

這些事情,一件接一件的事情堆積起來,在倪萍的心裡留下了數不盡的創傷。

如今已經60多歲的她,在提起家庭關係時,坦言: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