兄弟姊妹中,那個實誠、寬厚、不斤斤計較的,往往日子過得最好,孩子一般也很優秀!
寬厚待人,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
朋友的母親劉阿姨是家長女,下面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。
小時候家裡窮,她早早就輟學打工,供弟妹讀書。
成家後,自己的生活也不寬裕,但哪個兄弟姊妹有困難,她總是第一個幫忙。
記得最清楚的是小弟弟考上大學那年,家裡實在拿不出學費。
劉阿姨連夜趕回娘家,把剛領的工資塞給弟弟:“好好讀書,姐供你。”
那時她自己的孩子正要交補習費,她卻說:“咱們的可以緩緩,舅舅上學不能等。”
如今朋友和她的表兄妹們都很有出息,更可貴的是,這個大家庭特別團結。
我表弟去年創業成功,第一件事就是買了套新衣給姑姑:「小時候是您供我讀書,現在該我孝敬您了。」說著這個四十歲的漢子眼眶都紅了。
朋友說:“媽媽沒給我們留下多少財產,但教會了我們怎麼做人。現在表兄妹們都特別親,誰家有困難不用開口,大家都會主動幫忙。這種親情,比什麼都珍貴。”
言傳不如身教。
寬厚父母的言行,孩子都看在眼裡。
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,學會了分享與擔當,自然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與支持,人生路越走越寬。
來源:視覺中國
不斤斤計較,日子過得舒適
樓下有對老夫妻,張叔和王姨,是社區裡的「模範長輩」。
四個子女每家有事,都盡力幫忙,但從不干涉子女的生活。
大女婿前年創業失敗,欠了不少債。
張叔二話不說,取出養老錢:“年輕人,跌倒了再爬起來。錢不夠,爸這裡還有。”
王姨每天去幫女兒帶孩子,讓他們安心工作。如今女婿的事業有了起色,第一個就把錢還給了老人,還加了利息。
對待子女,他們從不偏袒。
哪個孩子買了東西,總是要想法補償。王姨常說:“孩子們都不容易,咱們能幫就幫,但不能成為他們的負擔。”
如今子女們個個孝順,爭接他們去家裡住。
週末時,一大家子十幾口人聚在一起,熱鬧非凡。
鄰居羨慕他們家的和睦,張叔笑著說:“計較越多,失去越多。人心都是肉長的,你真心對別人好,別人會感受到的。”
來源:視覺中國
人生是場馬拉松,不是百米衝刺。
斤斤計較的人,也許能贏在起點,卻常常輸在終點。因為他們算計了一時利益,卻失掉了長久的情義。
而那個最實誠、最寬厚的人,看似吃了虧,實則贏得了家人的心,贏得了孩子的尊重,更贏得了晚年的幸福。
他們的豁達,如同春雨,潤物無聲,卻滋養了整個家族。
家和萬事興——這份“和氣”,正是從那個最不計較的人開始蔓延的。
他們用胸懷撐起了一個家的溫度,也用行動告訴了孩子什麼是真正的人生智慧。
所以,如果你就是那個總是「吃虧」的人,不必委屈──時間會給你最好的回報。
多多轉發今天的文章,相信你的實誠、你的寬厚,正在悄悄滋養著整個家族的風水,也為你積累著最珍貴的福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