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現一個鐵律:當你身居高位時,看到的往往是浮華春夢;當你身處卑微時,看到的是…

發現一個鐵律:當你身居高位時,看到的往往是浮華春夢;當你身處卑微時,看到的是…
value101 2025-11-05 檢舉

起初我也很鬱悶,但慢慢地,我找到了「應對之策」。

那就是不理會,不接應,做好自己的事,莫管別人的嘴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我沉下心來學習業務,跑客戶,多看書。

這樣過了三、四年,當我成為團隊的業務骨幹時,就很少再被人輕視了。

樹上的鳥從來不怕樹枝斷裂,因為它依賴的不是樹枝,而是它的翅膀。

而一個人被外界如何看待,也取決於內在的力量和實力。

尤其是低谷期,千萬別陷入與外界糾纏的泥淖。

不分辨,不自證,不對抗,一切“冷處理”,才是上策。

只有屏蔽掉“外人”,我們才能專注地成為自己。

職場作家蕭雨,寫《向上管理》的時候,接觸過很多職場人士。

他發現,那些最後混出名堂的「大佬」都有點「職場冷漠症」。

交流過程中,他們話不多說,很少談及自己和同事之間的關係。

至於雜七雜八的八卦傳聞,就算刻意去問,他們也是一問三不知。

後來,蕭雨慢慢明白了:

他們之所以能在暗潮湧動的職場成功“上岸”,究其根本就在於懂得孰輕孰重。

外界的態度,就像一陣陣風,有時猛烈,有時冷酷。

但只要不去隨風搖擺,風也不能把你怎麼樣。

對無關緊要的人不理睬,對沒什麼意義的事不理會。

自己的低谷自己爬,自己的生活自己過。

無人問津,是命運給你清場,讓你有充沛的精力去經營自己;

不被看好,是命運幫你避開鋒芒,在一種「安全」中規劃一切。

所以別沮喪,只要穩住自己,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。

 

真正厲害的人,都在低谷期轉運

心理學家馬洛斯說:

“一個人真正的智慧在於知道何時保持冷漠,它可以幫助你節約能量,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。”

出門工作,遭遇誤解、質疑、打壓、孤立,再尋常不過。

日常生活中,被人看不起,被貼上「失敗者」的標籤,也不稀奇。

只要先靠實力站穩腳跟,等做出成績,那些「不好聽」的背景音就會消失於無形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這麼多年來,我發現,低谷期沒什麼不好的。

相反,低谷期正是我們「逆天改命」的好時機。

這段時間,我在網路上跟著一位@朱老師,學習古代散文。

其中,明代文學家宋濂的《送東陽馬生序》,令我最有感觸。

宋濂幼年時,家境特別貧寒,吃不飽穿不暖,更別提讀書了。

但為了出仕為官的理想,他硬是想盡辦法求學。

拜訪名師時,別人不拿正眼瞧他;和同窗一起赴考時,也常被奚落。

但宋濂沒有氣餒,他利用這十幾年的低谷期,發奮讀書。

終於,他科考成功,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。

我就在想:

「倘若他是個富家子弟,哪能如此心無旁騖又意志堅定地讀書呢?”

可見,上天讓你遭受挫敗,讓你被世人冷落,都有其深意啊。

管理學家喬·歐文曾在書中講道:“低谷,是生命賦予的特殊禮物。”

每一次低谷,正是下沉自己、厚重自己、蛻變自己的前奏。

更何況,低谷中的萬般苦楚,都是為了痛醒你而有意設計的。

堅信一點,你所遇到的所有事,背後都藏著一份「禮物」。

珍惜自己的低谷期,等你爬上來,人生必定是另一番高度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 

寫在最後

王安石在《擬寒山拾得二十首》中寫道:

「眾生造眾業,各有一機抽。”

這句話,鼓勵了我很多年。

每個人都有不如意的時候,但無論多麼不如意,命運總會留有一線生機。

別人瞧不起也好,

受了委屈也罷,都不足為道。

每個人的待人接物,受他的認知與德行支配。

我們不必去苛責別人的“眉眼高低”,只需做好自己的“分內之事”。

當你強大了,你會發現:這個世界,變好了。

與朋友們共勉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