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》:如果沒有天賦,那就一直重複
知名企業家稻盛和夫曾直言,自己一向不器重所謂的「才子」。
他剛創立京瓷時,聘請的員工中,有人畢業於名牌大學,有人只有初中學歷。
但沒多久,那些優秀的員工不是抱怨工作太枯燥,就是質疑公司沒前途,紛紛選擇了跳槽。
而留下來的員工,看起來似乎沒那麼聰明,後來卻都成了高階管理者或業界專家。
究竟是什麼,讓這些「愚鈍者」有了後來的際遇呢?
《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》一書寫道:
“在重複中持續累積的力量,使得平凡變為非凡。”
原來,決定一個人命運好壞的,並不僅僅是天賦。
只要堅持重複,即便沒有天賦加持,你也能一步步走向高處。
來源:視覺中國
書中,稻盛和夫提到了年輕時的一位同事。
那位同事原本就讀名牌學校,因家境所迫中斷學業,提前進入職場。
儘管他只能從稻盛和夫的研究助理做起,卻比公司大多數人優秀。
別人弄不懂的理論知識,他往往一眼就能看懂;別人難掌握的專業技術,他也總是一點就透。
稻盛和夫非常佩服他的才學,以為終有一天能在公司幹出一番事業。
誰知,他打心底厭惡自己的工作,無法忍受測定實驗數據、記錄細枝末節的重複與枯燥。
入職不久,他常抱怨工作太瑣碎,甚至不時遲到、請假。
偶爾取得實驗突破時,他也垂頭喪氣地說:“就憑這一點進步,什麼時候才能熬出頭?”
就這樣馬馬虎虎做了兩年,他離開了公司,試圖尋找與能力更匹配的工作。
但他陸續入職幾家公司,都因長期做同一件事感到厭倦,最終離職。
後來,昔日一起共事的老員工們,在反覆錘鍊中逐漸成長,紛紛獲得晉升。
只有他一直碌碌無為,找工作也越來越難,困在了底層哲學家羅素曾說:“想要完成非凡之事,枯燥乏味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。”
而這一點,絕大多數人都難以做到。
那些頭腦聰明的人,更不願投身於周而復始的勞碌,總是試圖尋找一步登天的捷徑。
結果在一次轉換方向、淺嚐輒止後,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持續深耕者超越。
《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》中也提到這樣一個故事:
約翰和湯姆是一對好友,約翰聰明過人,成績優異;湯姆則天性愚笨,學業平平。
為此,湯姆一度感到自卑,認為自己注定一事無成。
但湯姆的母親告訴他:“有些駿馬一開始遙遙領先,但最終抵達目的地的,往往是駱駝。”
果然,約翰仗著有天賦,凡事不願費功夫,總是隨便應付工作和學習。
湯姆卻沉下心來,日復一日地忍受枯燥的練習,打磨自己的能力。
多年後,約翰中年失業,落魄潦倒;湯姆卻一步步成為了業界專家。
這說明,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,往往不是智商,而是願意為目標付出多少努力。
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,我們但凡想獲得進步,哪怕只是一點點,過程都充滿痛苦與艱辛。
忍得了重複練習的枯燥,你才能掌握一項技能;耐得住看不到回報的寂寞,你方可做成一件大事。
縱使天賦再強、起點再高,沒有反覆嘗試、死磕細節的決心,你也只能泯然於眾人。
來源:視覺中國
稻盛和夫早年在分公司訓練時,碰到過一個格外「愚笨」的工人。
就算只是一個簡單的操作,他也需要手把手教好幾次才能學會。
但二十年後,稻盛和夫再次見到這位工人時,他竟然已經當上了事業部長。
對方的變化之大,令稻盛和夫感到無比驚訝。
直到與對方的前上司交談後,他才得知對方在背後付出了多大的努力。
這位工人知道自己起點低、學得慢,所以總是隨身攜帶一個本子,記錄需要學習的技術。
一個技術動作不會,他就咬牙練習成千上萬遍,直到他嫻熟掌握。
就這樣,他每精通一項,便劃掉一項。
靠著日積月累的點滴進步,他終於有了後來的巨大成就。
古語有云:“天下之至拙,能勝天下之至巧。”
所謂高手,所謂專家,都不過是將簡單的事情反反复復做了千萬遍。
只要下足反覆錘鍊的“笨功夫”,任何人都可能厚積薄發,一飛沖天
稻盛和夫本人也是如此。
他考中學時兩度落榜,讀大學時與第一志願失之交臂,畢業後找工作也屢屢碰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