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紮心的社會真相:你弱就是你錯
俄國作家契訶夫,寫過這麼一個故事。
一位小販被小狗咬傷了手指,揪著小狗來找警官申訴。
警官確認了他的傷勢,表示一定會嚴懲養狗的主人。
這時旁邊有人說,這好像是將軍家的狗。
警官立刻抓起商販的手,厲聲質問:這麼小的狗,怎麼咬得到你的手?你不去碰它,它怎麼會咬你?一定是你自己不小心弄傷,又想謳別人的錢!
彷彿整件事情,一下子就成了小販的錯。
這讓我想起漫畫家老紀的一句話:
“你在別人眼裡是對是錯,取決於你自己是強是弱。”
不要談論對錯,你弱就是你錯。
這個道理很紮心,卻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底色。
01
你在看電視劇時,是不是也常常看到這樣的情節。
其貌不揚的主角剛一出場,便被周遭人無端嘲笑和指責。
發表自己的看法,也只會換來一句「你懂什麼」。
等到主角亮明身份,大家瞬間改變態度,笑著說自己有眼不識泰山。
以前對這種打臉橋段,只是一笑而過。
經歷的事情多了,才明白很多對錯,就是由強弱來判斷的。
有位知名投資人,在自己公司內部做過一次試驗。
他將創業初做的兩份投資方案,拿給團隊的同事分析。
其中一份方案,被他說成是一位業界新人做的。
結果這份方案,很快就被全員否決。
否決的理由是,方案提出者從業時間有限,對相關領域缺乏深度的認知。
然而署名仍是他自己的那份方案,卻得到了整個團隊的一致認可。
大家也從獲利週期、專案風險、市場風向等多個角度,充分論證了這個方案的可行性。
直到他宣布這兩份方案都是自己做的,會議室立刻鴉雀無聲,所有人面面相覷。
他做這個實驗的本意,是提醒團隊成員要客觀地評斷一件事,不要輕易被其他因素左右。
然而大家的反應,則應了那句話──人生來慕強,卻對弱者諸多挑剔。
成年人的世界,比起對錯,更重要的是強弱。
別人說你錯了,有時候不是你真做錯了什麼,只是你微不足道。
當你變得夠強大,哪怕是做同樣的事,說同樣的話,大家也會對你和顏悅色。
02
知乎上有個熱度很高的問題:弱小本身是一種錯嗎?
留言區有個回答,我認為講得很透徹:
「對錯是基於規則來判斷的,而規則卻是由強者來製定的。」
弱,是錯的原因;對,是強的結果。
你肯定也有類似的經驗:
明明什麼都沒做,卻因為領導心情不好,平白無故挨了一頓批。
同樣一個方案,領導說了就贏得滿堂喝彩,你提出來卻只換來冷嘲熱諷。
我們總覺得,是非對錯,都有說法。
但其實當你弱小到沒有話語權時,別人說你錯,你就是錯的。
記得我剛參加工作那會兒,有次要寫一篇稿子。
因為是入職後第一次收到撰稿任務,我表現得特別上心。
除了熬夜收集材料,寫完後還自己改了好幾遍,把每個細節都打磨到滿意為止。
結果等我把稿子交上去,領導只是粗略掃了一眼,就說道:“寫的都是什麼東西!”
接下來幾個小時,我整個人魂不守捨。
就算做著其他事情,心裡也還在想:我到底在哪裡寫得不合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