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的共情,是合理拒絕

大楓用拒絕,成全了小伙子的成長。
信任一旦成為依賴,於你我都無半分好處。
我既做不到勉強自己來幫助你,於是我把本該由你自己承擔的責任,原封不動地還給你,站在你的身邊,以便不時之需。
曾看過這樣一句話:“真正高層次的人,一定是既懂溫柔又不失狠勁,既有吸引別人的魅力,又有拒絕別人的能力。”
用心良苦的善意拒絕,才是共情的高層次打開方式。
03
善意拒絕溫情維護原則
曾經,我忍痛拒絕了一個快遞小哥的請求。
那次因為年會,公司要給幾百位客戶寄資料,為了方便我找到公司樓下一家本地快遞公司。
接待我的是一位很年輕的小哥,我被他的熱情所打動,同意按照基礎價4元/件的費用成交。
後來上門打單、打包和配送都很順利,可到月底結賬的時候,對方像一個犯錯的小孩欲言又止地告訴我,自己剛入職不久上次弄錯了價格,現在成本價是4.5元/件,問我能不能把價格提起來。不然自己不但白忙,還要賠錢。
我頓時陷入了兩難。
從情感上來講,我喜歡這個剛入職場的快遞員熱情積極的工作態度,新人犯錯是難免的事情,錢不多我也願意諒解。
但同時,我又想,一個人要吸取教訓,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承擔後果。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請求,但只有讓他付出代價,以後才能用更嚴謹的態度去工作。
情感歸情感,原則歸原則,我們可以變通,但不可以為共情推翻原則。
最後,我拒絕了小哥,我告訴他這次的價格不能改變,你需要自己承擔損失,這是原則;但你的工作態度很好,這次合作也很愉快,所以之後我們公司所有的快遞,我都交給你做。
小哥接受了我的提議,到現在,我們的合作依然很愉快。
生活中,我們不能否認,情感是打通人與人之間壁壘的橋樑,也是維繫彼此關係的紐帶。
理解、包容和支持是本能,適度共情是必要。但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,情感永遠不能凌駕於原則之上,否則會為將來不可彌補的大錯埋下隱患。
堅持原則的善意拒絕,才是真正有溫度的共情。
04
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:
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最重要的區分是:什麼是你的課題,什麼是我的課題。”
是啊,我可以理解和同情你的處境,但不代表我需要時時處處承接你的壓力,給予永不落空的援助。
我站在你的立場,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,這才不失為一場永久的善意。
願你我,從今往後都能學會合理的拒絕,因為,那才是一個人真正懂得共情的標誌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