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語是一種修行,無言是一種境界

止語是一種修行,無言是一種境界
value101 2023-06-30 檢舉
”,什麼也沒解釋。

後來,此事在鎮上傳開,人們紛紛質疑責罵高僧,恨不得將他趕走。

但這位高僧淡定自若,仍是耐心地照料孩子。

半年後,真相大白,因為孩子生父尋上門來,少女承認自己當時是隨口攀咬,冤枉了高僧。

辱罵過高僧的人上門找高僧致歉,高僧只是笑了笑,說:“是這樣子啊!  ”

廟中小和尚不理解,問高僧為什麼一開始不解釋清楚。

 

高僧說:“閉自己的口,解少女的困,救孩子的命,多好的一場修行啊。  ”

面對悠悠眾口的無端指責,方能超然世外不為所動,堅持修持自己的正道。

這樣的高度,我們或許很難達到;但這樣的覺悟,我們都應該要有。

人生在世,喧囂不止。

面對外界嘈雜的聲音,我們不妨先試著讓自己的嘴巴停下來。

少一些口舌之爭,多一點心靈對話。

當我們拋開世俗的執念,回歸到內心的覺察時,便會發現,很多事情都會一點點變得清晰明朗起來。

從表面上語言的止息,上升到內心深處的無念,我們的生命狀態,也在這個過程中,變得更加和諧穩定。

止語,是一種修行,它會讓我們回歸更深的醒覺與自由。

 

 

無言,是一種境界

 

老子在《道德經》中說: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。”

生命的本色,應該是如同水一般的,清澈純粹,靈動活潑,包容寬闊。

既有我自靜好,萬物不爭的豁達,又有一往無前,百折不撓的氣勢。

無言,便是一種回歸生命本色的狀態。

當我們將那顆浮於塵世的心慢慢放下來的時候,便會感受到一種由內而外的力量。

想起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。

 

“當我沉默的時候,我覺得很充實,當我開口說話,就感到了空虛。”

 

沉默自有沉默的力量。

 

喋喋不休的人,也許看起來聲勢奪人,但大多數的時候,都只不過是在掩蓋內心的空虛。

反之,一個人若能時常靜下來反省、洞察、深思,那麼他就能以一顆慈悲平和的心,去面對人情冗雜,世事無常。

老話說得好:“人這輩子,三年學說話,一生學閉嘴。”

人生的高度,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,而是你看輕了多少事。

當我們能夠雲淡風輕地去面對那些塵世紛擾的時候,我們的人生便能打開一片新的廣闊天地。

任你世俗喧囂,我自歲月靜好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