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治癒伴侶的人,都很會做一件事

能治癒伴侶的人,都很會做一件事
value101 2023-09-21 檢舉

圖源:Pexels

 

2、大體上是抱持的

 

抱持,類似媽媽抱小孩的姿勢,是心理學家溫尼考特提出的概念。

 

是一種包容的、允許的、接納的狀態。

 

溫尼考特認為,好的父母會提供抱持性環境,這包括兩個部分:

 

第一是,孩子發展好的時候,認可他;孩子受挫的時候,支持他。

 

第二是,以孩子為中心的正面期待,對孩子是有信心和希望的。

 

在抱持性關係中,孩子擁有高度的自由,可以讓孩子的自我力量得到極大的滋養。

 

同樣,一個伴侶越能抱持,他就越能提供一個滋養的環境。

 

在這樣的環境中,你是被接納的。

 

就算真的做了糟糕的事情,也不會遭遇災難性的對待。

 

一個朋友跟我講她的故事:

 

前男友經常對她說:“你這脾氣,除了我,誰還能受得了你。”

 

朋友就一直覺得自己脾氣不好。

 

和現男友在一起後,有一次搭計程車,司機態度不好一直罵罵咧咧。

 

朋友也很生氣,一下子就罵回去了。

 

罵完才想起來男友在身邊,當時就覺得,“完了,他要發現自己脾氣不好了。”

 

朋友趕緊解釋,“我一下情緒沒忍住,你不要介意啊。”

 

沒想到男友卻說,“你這麼會吵架,以後肯定可以保護我。”

 

那之後,男友也從來沒有說過她脾氣不好。

 

慢慢的,她也開始覺得,自己脾氣不好,不是一個問題。

 

這就是一個被抱持的過程。

 

不管好的,不好的,都是被理解接納的,被穩穩的。

 

即使說錯話,或做了不合時宜的行為,也能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。

 

於是,我們也學會了更接納自己,對自己更有信心。

 

圖源:Pexels

 

3.是有韌性的

 

朋友小林一直對關係沒什麼安全感。

 

因為,小林也從小就被爸爸威脅,不聽話就把她丟掉。

 

而她爸媽也是,一吵架就鬧得不可開交,最後走向離婚。

 

小林內心一直覺得:關係是脆弱的,一有衝突就會斷掉。

 

遇到現任後,她的感覺變了。

 

一次吵完架,小林以為這次分手是分定了。

 

可是,對方還是會主動找小林溝通,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歉意。

 

小林說:我都鬧成這樣了,還不分手?

 

男友說:這只是吵架呀,說開了就好了。

 

他堅定地留在這個關係裡,並主動去修復關係。

 

那一次,她說自己被震撼到了。

 

原來,關係並不是脆弱不堪。

 

原來,吵架是可以的,只要事後修復就好。

 

在和男友的相處中,她重新理解了關係。

 

很多人都嚮往沒有吵架的關係,但事實上,衝突、爭吵,幾乎是關係中不可避免的。

 

真正好的關係從來不是沒有衝突,而是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衝突,也經歷一次又一次的修復,關係變得越來越堅固。

 

03

 

如何創造

治癒性關係

 

怎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一個好伴侶?

 

有一個很簡單的標準:跟TA在一起後,你更喜歡自己,還是更討厭自己。

 

如果你比較喜歡,更欣賞自己,更快樂,那這個人一定是個好的伴侶。

 

而如果你更嫌棄自己,覺得自己更糟了,那他一定不是個療癒伴侶。

 

圖源:Pexels

 

當然,遇到好伴侶是幸運的。

 

但我們也要明白,不要把關係的期待,全部放在一個人身上。

 

治癒伴侶,並不是哪一個人的責任。

 

關係的本質,是我們願意一起走一段路,願意彼此分享。

 

就算我們都不是治癒的人,也都可以朝著這個方向走一走。

 

比找一個療癒系伴侶更重要的是,發展自己的「療癒特質」。

 

一起創造一段療癒關係。

 

可以怎麼做呢?

 

第一、選擇去信任關係

 

心理學家史托克‧派克在他的書《少有人走的路》中寫道:愛是一種選擇。

 

愛不是天然的,不是一種熱情,而是我選擇你作為我的愛人,而我選擇並決定去愛你,去向你投入我的愛。

 

同樣的,你也可以選擇信任你的伴侶,選擇在一段感情中擁有安全感。

 

相信他是好的,你是好的,相信你們的關係不會結束。

 

這麼堅定的選擇和信任,會讓對方更堅定,也會讓你更有安全感。

 

選擇從善意的角度解讀對方的意思。

 

選擇相信,對方的出發點很多時候都沒有惡意。

 

選擇相信,即便你們之間有衝突,他依然愛你,不會拋棄你。

 

選擇相信,只要你去解決問題,你們的關係一定會越來越好。

 

這種信任,就是一種抱持,一種對於關係,對於對方的積極期待。

 

圖源:Pexels

 

第二、及時去處理衝突

 

所有的關係都有衝突,而好的關係,不是防止衝突,而是如何處理衝突。

 

衝突處理的原則只有一個,那就是回溯過程,達成理解和共感。

 

例如,你可以主動坐下來,把整個過程整理清楚,明確表達對對方的理解,同時也表達清楚你的感受。

 

這個梳理不是為了看誰對誰錯,更不是為了秋後算賬,而是為了理解一件事:這個衝突,是怎麼發生的。

 

記住一個原則:衝突裡面,沒有對錯。

 

如果還覺得有對錯,那就是不夠理解。

 

當你們即使有再大的衝突,也能願意繼續去理解彼此,修復關係,那這段關係就會成為療癒型關係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