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恰如其分的孤獨》:成年人的「上癮性」行為,背後都是孤獨

《恰如其分的孤獨》:成年人的「上癮性」行為,背後都是孤獨
value101 2023-09-21 檢舉

就像蓮姐那樣,別吝嗇自己的熱情,也別排斥與人交流,更不要害怕人群。

拿出最真的誠意,去尋找、吸引生命裡的同類。

而因你到來的盟友,就好像一條救命繩,會將你拉出孤獨的深淵。

走入熱鬧的人群,感受他人的溫度,生命中的孤獨終會慢慢消散。

 

3

每個成年人,都需要適當的孤獨

微博上,有人問作者:

「胡老師,擺脫孤獨,只有社交一條路嗎?我嘗試過走出去,可不管是家族聚會,還是公司團建,都令我身心俱疲,只想回家躲清靜。”

作者說:你這樣的人適合獨處,比起外界的慰藉,內心的豐盈,更能讓你驅散孤獨。

在書裡,作者講過自己的成長經歷。

剛參加工作時,父母囑咐他一定要討人喜歡,千萬不要被孤立。

於是,他上班時幫人跑腿打雜,下班後又自掏腰包請同事吃飯,就連休息時間,他也像個24小時客服,隨叫隨到。

可遺憾的是,他越是急著合群,就越不被看重。

同事只當他是免費勞力和飯票,根本沒有人拿他當朋友。

而他自己也被這種盲目社交,拖累到疲憊不堪,自暴自棄。

後來,他下決心改變,做回那個安靜內斂的自己。

 

在單位,他做好本職工作後,再也不會湊堆閒聊;

生活中,他完全屏蔽掉喧鬧,一個人安靜地生活;

他不再假裝有很多朋友,而是坦然地回到自己的世界。

作者說,當一個人學會了獨處,才能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。

那種感覺,是內心被滋養的愜意,是靈魂被撫慰的感動,也是與自己相處的幸福。

原來,只要恰如其分地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,孤獨便不再是洪水猛獸。

為了幫大家抵達獨處的最高境界,作者在書中分享了「三個秘訣」。

1. 森田療法。

心理學家森田正馬,經過大量調查,得出一個結論:

處理與他人、與自己的關係,精髓就在8個字──順其自然,為所當為

在人群中感到快樂,就積極走出去;獨處時更愜意,就回歸自己的小天地。

畢竟,舒服的感覺,從來沒有標準,人生也需要找準平衡點。

不必逼自己成為社交達人,也不必刻意成為世外高人。

隨心而活,順其自然,才可抵達真正的自由。

 

2. 營造安全島。

有人說:每個人心底都有一片孤海,我們在深夜,獨自潛入。

若不想被翻滾的海浪沖撞,用作者的話來說,我們需要為自己建立一座安全島。

這座島,可能是你的書房一角,可能是下班後停車場裡的駕駛座,可能是傍晚的某個街角…

當你倦了乏了,受傷了,委屈了,就躲進安全島,放鬆身心,療癒自我。

就像陶淵明的桃花源,蘇東坡的雪堂,梭羅的瓦爾登湖,黑塞的林中小屋…

這個地方不需要富麗堂皇,只要能容下我們的身軀,就可以安置我們的靈魂。

 

3. 尋找心靈的「flow」。

找準自己的位置,有了藏身的安全島,最後一步,便是尋找心靈的「flow」

「flow」是米哈里提出的心理學概念,翻譯過來,就是心流。

作者就曾感受到了心流的洗禮。

那是一個陰雨濛濛的傍晚,寂靜的屋裡,半透明的窗簾被風吹得上下翻飛。

作者半躺在沙發上,隨手翻看著一本書,不知不覺沉浸在文學的世界。

那一刻,時間似乎停了,只感覺一股股輕微的快感流過身心。

在沉靜的時光中,我們最容易看到時間和自己。

靜下心來,專注於此刻,豐富感知,去體味每一秒。

當你雜念全消,氣定神閒,自然會與心流不期而遇。

 

在書裡,看到一個很有趣的人。

這人是個企業家,圈子多,人脈廣,知心朋友也不在少數。

他很喜歡人群的熱鬧,但也會雷打不動地拿出時間獨處。

每年暑熱過去,秋風漸起之際,他都會背上行囊,獨自出遊遠方。

他把時間切成兩份,一份給別人,一份給自己。

作者曾疑惑:你這樣生活不累嗎?

朋友笑笑說:一切都剛剛好。

是啊,人生最難得的,不正是這份「剛剛好」?

剛剛好的熱鬧,剛剛好的孤獨,不在人群中迷失,更不會在孤獨中沉淪。

踩準自己的節奏,無論是向外求,或是向內走,人生的最終目的,都是讓我們活得更幸福,更有意義。

點個讚吧 ,願你孤獨而不孤單,獨處而不寂寞,過剛剛好的生活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