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5位哈佛校長的開學演講,我頓悟了人生最稀少的5種能力

看了5位哈佛校長的開學演講,我頓悟了人生最稀少的5種能力
value101 2023-09-21 檢舉

勞倫斯·薩默斯年輕時就是如此。

他的父母都是經濟學家,從小就閱讀了不少經濟學專著,對經濟學頗有見解。

但16歲那年,他覺得物理學更有前途,就報考了麻省理工物理學。

誰知道兩年下來,他在物理學上學得相當吃力,毫無收穫。

薩默斯感到十分迷茫,父親則意味深長地告訴他:

“經濟學是你的領域,之前的兩年物理學習扔掉也罷。”

他這才恍然大悟,決定轉修經濟學,從大一學起。

之後數十年,薩默斯拋開其他一切雜念,一心撲在經濟學上。

期間有州長數次邀請他從政,許諾他高官,可他都一口回絕。

最終,在43歲那年,他獲得美國經濟學最高獎項,並被聘為哈佛校長。

正如《曾國藩家書》中所言:

用功譬若掘井,與其多掘數井而皆不及泉,何若老守一井,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?

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,都是如此,四處挖井只是白費力氣。

與其淺嚐輒止,不如死心塌地挖一口井,一直到活水溢出。

一個人能有多大成就,其實就看他能夠深耕幾分。

朝著的既定目標,日拱一卒,終會迎來一飛沖天的日子。

4

思考力

 

1995年,尼爾·陸登庭在開學演講中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。

一天晚自習下課,哈佛的學生們在過馬路時,迎面駛來一輛汽車。

因為汽車車燈刺眼,學生紛紛駐足,用手摀住眼睛。

直到汽車駛過,他們才能繼續趕路。

當其他人都走完後,唯獨一個名叫蘭德的學生,仍舊杵在原地。

看到刺眼的車燈,他便陷入了思考:

能否發明一種車燈,既能照亮路面,又不會刺激行人的眼睛。

此後一年多時間,他便投入車燈研究。

經過數百次實驗,他研發出一種偏光片車燈,順利驗證了先前的設想。

最終,他以此專利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車燈製造公司。

故事講完,陸登庭感慨道:蘭德的成功,就在於他比別人多思考了那麼一點。

現實中,有太多的人都是那些手擋車燈的學生,看似在拼命工作學習,卻很少思考。

結果忙碌多年,仍舊止步不前,陷入平庸的困境。

《認知突圍》中,就有一張「思考-收益」圖。

 

一味地低頭行動,即便付出再多的時間,收效也只是微乎其微。

但若是選擇深度思考,隨著時間的推移,你終將獲得蛻變式的成長。

正如香奈兒全球CEO莫林所說:“大腦中走得越遠,現實中走得越穩。”

思考的質量,決定人生的質量。

沉下心來,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,努力挖掘每一件小事背後的底層邏輯。

當你見別人所未見,想別人所未想,就能抓住先機,實現人生的進階。

5

處變能力

 

1972年2月,哈佛董事會違背學生意願,投資了非洲殖民活動。

不料,幾天以後上百名學生突然闖入了哈佛行政大樓,短短幾分鐘,他們便佔領了校長辦公室,開始大肆打砸。

現場行政人員紛紛慌作一團,有人與學生扭打在一起,有人急得破口大罵。

而新上任的校長德里克·博克趕來後,第一步迅速報警。

然後他立刻召集人員,分頭找知情學生了解原因。

得知原因後,博克抄起喇叭,向學生解釋投資原因。

暴動的學生聽見校長的講話,迅速平靜了下來。

博克達到現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,就有條不紊地控制住了現場。

十多年後,在哈佛成立350週年的開學典禮上,博克感慨地說:

“哈佛給我上的第一課,就是應急能力。”

現實世界,總是計畫趕不上變化,有很多突如其來的變故,會打得你措手不及。

也許是工作計畫外的臨時改動,也許是開車路上的突發狀況。

這時,你越急躁,就越會忙中出錯,最終只能任由事態變壞。

曾國藩就說:“處變不驚、從容應對,為處事第一法。”

很多時候,危機並非事情本身,而是你焦慮的心態。

當你保持住清醒的頭腦,自然就能生出智慧,有條不紊地應對變故。

記住,遇事不慌,穩住心氣,才有可能及時脫困,讓一切回歸正軌。

 

2007年,作家劉墉的女兒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上哥倫比亞大學,兒子也是哈佛學霸。

就有人問他教育孩子的訣竅,劉墉回答:

“培養出孩子的底層能力,優秀就變得順理成章了。”

把底層能力打磨好了,再坎坷的人生旅程也能如履平地。

就如這5位哈佛校長,儘管也曾遭遇不順,他們卻憑藉各自的能力成就了自己。

在這個開學季,你不如也試著開啟人生的新階段,開始修練自己的底層能力。

培養深度思考的能力,專注己身,不斷修練自己,未來才能走得更遠。

點個讚吧 ,與朋友們共勉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