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言:管好自己,莫渡他人

就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想,所聞,所見。
以自己片面的視角,隨意評價他人,就是對人最大的惡意。
莫言在小說《紅唇綠嘴》講述覃桂英的故事。
有一年春天,學校要求老師帶學生下田種水稻。
工作時,其他同學捲起褲子就跳入水田,唯獨覃桂英一人站在田埂上,面色為難。
班主任李老師就厲聲喊她。
哪知她更加局促不安,仍舊不肯脫鞋下地。
李老師心中認定覃桂英矯飾,不是個勤奮樸素的孩子。
於是李老師就帶頭在田裡稟諷她,“快脫下你那雙繡花鞋吧!”
同學們也跟著起哄,說她有大小姐做派。
不堪忍耐的覃桂英,穿著鞋就下了田。
不多時,一隻螞蟻鑽進了她的鞋裡,吸附在她的腳板上。
其他人為了幫她拔出蝗蟥,就拽著覃桂英,當眾脫下了她的鞋:
這時大家才發現,她的兩隻腳都是六趾。
得知真相的李老師,心中很是愧疚,儘管一再道歉,卻仍舊未能撫平覃桂英的傷痛。
來源:視覺中國
心理學有個詞,叫做「暈輪效應」。
月亮被光環籠罩時,會產生模糊的暈輪,肉眼就難以看清月亮的本來面目。
其實,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樣的一圈暈輪。
若是僅憑第一感,就隨意評斷他人,得到的結果,多半是以偏概全的謬誤。
因為很多時候,我們只能看見冰山上的一角,看不見海底的暗潮洶湧。
正所謂,閒談莫論人非,靜坐常思己過。
面對他人,管住嘴,不隨意評價,才是最高級的修養。
管好腳,不干擾旁人
前陣子,在網路上看到一個貼文。
部落客去爬華山,看到挑夫扛著100多斤的貨物,在陡峭的階梯上行走。
眼看挑夫累得滿頭大汗,他心生同情,詢問挑夫是否需要幫忙,挑夫說不用。
他以為挑夫是客氣,就直接上去把挑夫的貨物給提了下來。
挑夫挑重物的行走節奏一下子被打亂,直接重重摔倒在台階上。
部落客雖是出於好心去幫忙,可站在挑夫的立場來看,這樣的幫忙反而是添亂。
史鐵生說,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於瞎操心,由瞎操心再演變為亂摻和。
與人相處,有時不分緣由的好心,只會亂了別人的節奏。
魏晉時期,嵇康和山濤,同為「竹林七賢」。
兩人性情相投,經常一起吟詩作賦,暢談人生。
嵇康娶了曹操的曾孫女為妻。
司馬家族當政時,為了不惹事,嵇康就想隱居起來。
但山濤覺得朋友很有才華,不該埋沒於山林。
於是,他就向皇帝偷偷舉薦了嵇康。
嵇康知道後,很是生氣,寫下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,宣布從此和山濤絕交。
兩人多年的友誼,就因為山濤的隨意插手而公頃破裂。
《偷影子的人》中有這樣一句話:
“你不能干涉別人的生活,就算是為了對方好。人和人之間,立場不同,選擇就會不同。”
與人相處,千萬不要把自己的腳伸進別人的鞋子裡。
無論是至親或朋友,不插足、不干擾才是情感最長的黏合劑。
來源:視覺中國
很喜歡一句話:人生這場旅行,不是所有人都會去同一個地方。
目的地不同,路線也會不同。
當你用自己的路線,去規劃別人的生活,只會擾亂對方的行程。
人行於世,不輕易評價,不隨意指點,不過度干涉。
管好自己,莫渡他人,給他人留空間,也是在為自己留體面。
與朋友們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