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越無知,越喜歡在家做這4件事,毀了子女的未來還不自知

父母越無知,越喜歡在家做這4件事,毀了子女的未來還不自知
value101 2024-12-16 檢舉

前段時間,在微博上刷到一個話題:

#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最令人痛苦? #

有人說,那還用想,一定是沒錢的家庭最難受,因為窮人的生活容錯率太低了。

這個答案當然沒錯。

但事實上,還有個答案更準確,也更隱密。

生活中很多家庭收入一般,可一家人其樂融融、生活幸福。

相較之下,有的家庭雖然和貧窮不沾邊,卻有一對經常製造內耗的父母。

這些父母,大多有個共同點:

大事無法指導,小事斤斤計較,待在一起就是不停地製造爭吵和矛盾。

生活在這種家庭的子女,雖然也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付出,卻始終過得很煎熬。

因為父母帶來的內耗,損害的不是物質,而是精神。

它會把人的能量一點一點耗光,變得壓抑、焦慮,最後喪失了對未來的信心。

尤其是下面這4件事,內耗型父母最常做,結果毀了子女的未來還不自知。

 

情緒不穩定且以自我為中心

網上曾有個提問:

“為什麼回家和父母待在一起,說話戾氣會變得很重?”

一位網友的回答,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:

“有時可能不是我們自己敏感,因為我們父母一直就是這樣對我的,所以我也這樣對他們。”

從小到大,這位網友都是在媽媽的喊叫、打壓聲中長大。

從她記事起,不管是碗打碎了,還是鞋子放的位置不對,煮飯的水放多了…

明明都是很小的過錯,在媽媽眼裡卻如臨大敵,彷彿天塌了一般,在家大吵大鬧。

有的時候哪怕是沒人惹到她,只是問了句“洗澡間怎麼沒水了”,或者東西沒找到再問第二次,她都會像點燃的炸彈咆哮起來,結果就是家裡每個人都得遭殃。

關鍵在於她還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問題,也聽不進別人的話,總覺得所有問題都是別人的錯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「我知道,她從小到大受了很多苦,為這個家勞累了很多,付出了很多。

曾經有一段時間,我也為沒能把她拉出深淵,感到深深的自責。

但當這樣的事情發生了無數次後,我知道了,有些人就是不會好好跟你說話。

所以現在,我只要一聽到她開口說話,心裡就開始煩躁起來,然後就忍不住去辯駁,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。 」

你看,我們總是會不自覺地陷入這樣的負面情緒,然後被一步步同化。

身為父母,他們無法審視自己的過錯,總是將所有問題歸咎於他人,然後不斷透過語言攻擊,發洩自己的情緒。

而身為年幼的孩子,內心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正確評判,只能被迫地、毫無遺漏地承受來自父母的每一次怒吼、打罵。

這些情緒並不會無故消失,相反,它們會如同烙印一般,刻進孩子們的靈魂。

就算長大後遠離家庭,依舊會於細微處受到影響。

他們會下意識對外人討好,對親人易怒,最後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。

而此時,父母想的依舊是:

為什麼自己的子女不懂感恩?

多麼無奈。

 

極強的控制欲

還記得去年的一個故事。

一位30歲的博士確診癌症,生前的最後一句話卻是「我終於可以解脫了」。

身為父母,聽到這個遺言,大概心都要碎了。

可是如果從兒子的角度看,就會明白:

父母是如何一步步,把他逼到這個地步的。

在外人看來,他成績優異,前途光明,可實際上他無時無刻不在父母的操控、壓制中。

吃飯,筷子拿高拿低要被管;

買衣服鞋子,永遠只能買黑白灰三種顏色;

大學畢業後,想搬出去住,被母親罵了四個小時,五天沒跟他說一句話。

他不是沒想過反抗,但只要他一開口,父母就開始叫苦連天。

“我們養你太不容易了,我們活得太苦了。”

在這樣的高壓下,他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窒息的。

一邊累積著對父母的怨氣,一邊痛苦壓抑自己的情緒,最後身體先投了降。

看完這個故事真的讓人無奈又無力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生活中這樣的父母太多了,雖不至於走上同樣極端的境地,卻也不斷地消耗子女。

例如,早上不斷叫起床,不起床就是懶惰、以後沒出息;

屢屢被叫到名字,被安排去做事,如果喊兩聲沒聽見,就開始訓斥「玩手機玩得那麼入神,叫你幫忙都沒聽見」;

再好的事也總能在孩子身上找出缺點和問題,然後開始說教、數落、批評。

孩子要是敢反駁,就開始指責:“你是在說我們對你管太多咯?那我從此以後不再管你,一個字都不說了!”

不可否認,生活中大多數父母,都是傳統意義上盡了責任的好父母,想著用自己的經驗為子女出謀劃策。

但他們從沒想過,當他們強勢幹預子女生活的那一刻,帶給子女的也許是一輩子的委屈和痛苦。

甚至這種悲劇還有很強的傳染性,成為下代、下下代逃不出的宿命輪迴。

漫漫人生路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。

父母克制時時刻刻去糾正子女的慾望,才是最大的成功。

 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