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越無知,越喜歡在家做這4件事,毀了子女的未來還不自知
把期待當作事實
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,是父母的天性。
這沒什麼不好。
但不少人,卻因此把“學習好、考好大學、找好工作”,當作衡量子女人生成功的唯一標準。
殊不知,一味苛求完美,只會讓子女長期生活在恐懼之中。
怕哪一點沒達到父母眼中的標準,就成了家庭的罪人。
電視劇《小歡喜》中的宋倩,就是一個典型的「期待值過高」的母親。
給女兒喬英子規定必須所有精力都投入學習,不准玩喜歡的樂高,不准再去有興趣的天文館…
在這種環境下,喬英子也逐漸變成討好型人格,無論做什麼都想迎合母親的心情。
但無論她有多努力,都達不到母親的期待。
在一次分班考試中,她考了年級第二名,回家後只說自己進了快班。
但早已得知成績的宋倩一下子就爆發了:“才第二名,有什麼好高興的?”
結果呢?
長期得不到母親肯定的喬英子,在重壓之下開始頻繁逃課,成績也隨之下滑。
來源:視覺中國
電視播出後,一位匿名網友評論:
我的父母也是這樣。
但不同的是,他們明明自己什麼本事也沒有,總是把自己的無能、無知歸結於運氣不好,把自己跟差的比,卻要我跟好的比。
只要沒達到他們的要求,就劈頭蓋臉一頓訓斥,否定我所有的一切。
以至於我現在非常排斥跟他們在一起。
聽過很多父母抱怨:
實在想不通,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跟自己不親了。
其實歸根到底,根在家庭,因在父母。
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,就像這世上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父母。
孩子成績不好,工作不好,但他們只是做錯了題,不是做錯了人。
我們都是平凡人,其實更應該坦然接受子女的平凡。
而不是強加自己的意願來支配子女,逼他們完成我們的期待。
父母學會放下自己的期待,子女才能書寫自己的未來。
遇到矛盾愛翻舊帳
我有一位朋友,從認識她就沒見過她和家裡怎麼聯絡過。
偶爾接到父母的電話,態度也很冷淡。
我曾經一度覺得她是個涼薄的人。
直到在和她的一次聊天中,我才找到了答案。
原來她的父母在每次聊天時總是喜歡翻舊賬,從國中沉迷小說導致中考落榜,到高中沒聽他們的話選擇文科,再到和前男友分手…
就這麼幾件事反覆提及,就算她過得不錯,但他們依然揪著不放,彷彿她是罪不可恕。
每次和父母打完電話,都能讓她憂鬱好幾天。
而看到她心情低落,父母反而揚揚得意地說“我能不了解你?”
「從小我做得好的他們不會誇,但我做得不好的,他們就會記在心裡。
有機會就拿這些事情來指責我,故意戳我痛點。
國中那會就是因為每次沒考好,他們就會把我之前的錯誤統統說一遍,不把我罵哭絕不罷休,所以我才沉迷看小說逃避。 」
來源:視覺中國
我們常說,無論關係多好,都經不起翻舊帳。
舊帳一翻,新仇舊恨層層堆疊,矛盾日益增加。
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,翻舊帳的方式本質上並不是想解決問題,而不過是想壓對方一頭,或是因為想讓對方痛苦。
而父母每翻一次舊賬,其實都是對子女一次否定,一次負面提醒。
日積月累下,子女內心堆積起各種無力和挫折感,最糟的結果就是彼此關係惡化,子女越來越叛逆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整個家庭隔閡越來越深,最後慢慢走向下坡。
當然,討論這些家庭矛盾,並不是為了指責父母。
我相信大多數父母,都不願把家庭變成內耗的刑場,讓家人充滿怨恨、委屈,失去應有的愛與活力。
只是他們受到時代背景和生活經驗的影響,認不清自己,也不願意去了解子女的感受。
結果在不知不覺中把子女一點點推遠,甚至毀掉了子女的未來而不自知。
我想說的是:
家,是每個人開始的起點,也是歸來的終點。
身為父母,我們的終極使命其實很簡單,就是讓家成為孩子的港灣。
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帶領他們揚帆起航,在他們疲憊時溫柔迎接他們停靠,直到最後掌握人生方向,去尋找自己的幸福。
所以有遠見的父母,都懂得停止內耗,修正自己,成為子女的領航員。
讓家盛滿溫情與希望,讓子女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停止內耗,才是一個家變好的關鍵。
你的父母是否也曾讓你精神內耗?你自己是否不自覺造成過精神內耗?歡迎來評論區一起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