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繆《西西弗神話》:人一旦開竅,就會明白人生是沒有意義的

卡繆《西西弗神話》:人一旦開竅,就會明白人生是沒有意義的
value101 2025-01-20 檢舉

在這個推石過程中,西西弗或許不會勝利,但西西弗永不投降。

他不觀望未來,只享受當下;他不尋找答案,只用心體驗;他不在意別人,只忠於自己。

在與命運的抗爭裡,或許他身體勞累,但他的心無疑是快樂的。

看到這,我想起一個現代版「梭羅」的故事。

有位叫桃樂西的婦人,她辭去了大城市裡護士的工作,獨自搬到曠野中居住。

每天,她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滿滿噹噹。

5點起床,在晨光熹微中開始工作,翻翻雞窩,擠擠羊奶,劈劈木頭。

晚上的時光,她用來閱讀寫作,倒騰著裝飾小屋的手工。

有人不解,一個人遠離人群,做著枯燥又沒有回報的工作,圖啥呀?

沒想到,她的事蹟一傳開,竟吸引了許多羨慕的目光。

常常有人乘著小船來到她的木屋邊,只為和她交談幾句,獲得內心的片刻平靜。

看著桃樂西的經歷,不禁讓人陷入沉思:

人生的這張考卷上,到底什麼是正確答案?

是找出所謂人生的意義,還是追求所謂世俗的成功?

想起《心流》裡的一句話:

「爬山不是為了登頂,爬山除了爬山之外,沒有別的理由,它完全是自我的溝通。”

一個為追求結果而奮鬥的人,永遠受制於身外物。

只有願意征服自己內心的人,才是自己人生的真正主宰。

快樂不快樂,只有自己能定義。

人生的答案不可追尋,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,你就是那個答案。

 

3

生活本無意義

用喜歡的方式過一輩子

書裡有段話我印像很深:

沒有任何一種命運是對人的懲罰,只要盡力窮盡它就應該是幸福的。

對生活說“是”,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反抗,就是在賦予這荒謬世界意義。

加繆的一生,就是這句話的最好詮釋。

1913年,加繆出生於法國殖民地阿爾及利亞。

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,卡繆的父親應徵入伍,在一場戰役中被打中頭顱,不幸離世。

這時,加繆才11個月。

被噩耗擊倒的母親,帶著孩子們回了娘家,開始沒水沒電的辛苦生活。

在這貧民窟裡,卡繆忍受著外祖母的毆打、母親的沉默,一日又一日地熬著。

幸好,貧民窟室內的黑暗,不影響他內心的光明。

在無人的社區,他自由自在地奔跑,享受免費陽光與沙灘。

也是在這時,他迷上了足球。

卡繆似乎找到了一生的事業,那就是在綠茵場上奔跑,把球射進門洞。

沒想到,命運的巴掌來得猝不及防。

一場雨中比賽,讓年僅17歲的他患上了肺結核。

死亡的陰影像甩不掉的影子,籠罩了他的青少年時期。

長期臥床期間,他閱讀、寫作,重新思考生命與自我的永恆命題。

他擔任報紙編輯,在戰爭風暴的席捲中醞釀出《鼠疫》,把對人生意義的深入思考寫進《西西弗神話》。

回望加繆的一生,充滿荒謬與困頓。

但是,細細閱讀他人生的每一個篇章,卻幾乎找不到一絲絕望。

他在街區中奔跑,盡情享受自然風光;

他筆耕不輟學,燃燒著自己的熱情;

他的快樂藏在天地間,人群中,美食裡。

芸芸眾生,有無數人處荒謬之中。

只要內心有光,你我都是那永不屈服的「西西弗」。

人生就像一場旅程,重要的從來不是終點,而是沿途的每一段風光。

窗外的景色、身邊的旅人、手中的圖書,都擁有不一樣的精彩。

熱烈地投身於生活,享受生命的每一秒鐘吧!

你不辜負自己的生活,生活一定不會辜負你。

 

加繆曾感嘆:

“人生毫無意義,但更值得一活。”

生命的意義,從不是追尋所得,而是自己賦予。

生命的價值,也不需要別人貼標籤,而是自己下定義。

就像西西弗,推石本身無意義,但他反抗的行動充滿樂趣。

就像當下,循環反覆的生活無意義,但在每時每刻,你都可以熱烈生活,肆意燃燒。

把生活本身當作目的,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。

當你不再執著於答案,答案就已經在你手中。

點個讚吧 ,願你在人生的推石之路上,做個永不投降的人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