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覺醒的開始,是過情關
胡惟庸果然氣急敗壞,怒氣沖沖地來到上書房,與楊憲對峙。
爭吵間,胡惟庸將書案上的公文掀翻在地。
楊憲也不阻止,只是輕蔑地說:請閣下把腳下的公文呈上來。
一時間,胡惟庸情緒上湧,竟將公文踩在腳下。
直到這時,楊憲才告訴他,腳下的公文是皇上的硃批。
胡惟庸頓時嚇得驚慌失措,冷汗直冒。
最後幸得李善長等人求情,胡惟庸才不至身死,但也被剝奪了職銜。
事後李善長教育他: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,就會一直被別人牽著鼻子走。
這件事過後,胡惟庸彷彿變了一個人。
任憑楊憲如何羞辱、針對,他總是畢恭畢敬的態度,
即便內心如何厭惡、不服,他還是當眾給楊憲下跪,俯首稱臣。
如此,攻守易型。
胡惟庸從棋子變成了下棋之人,將楊憲玩弄於股掌。
胡惟庸恭敬的態度麻痺了楊憲,他愈發肆意妄為,專橫獨斷,最終被胡惟庸抓到罪證,五馬分屍而死。
《菜根譚》有言:躁症者火熾,遇物則焚。
遇事心浮氣躁,不僅對解決問題無濟於事,還會火上加油,讓事情越來越糟。
不為情緒所主宰,遇事處變不驚、冷靜分析,才是明智之舉。
世事紛擾,誰能少了情緒牽絆?
無論是春風得意的喜悅,還是窮途末路的悲涼,如果少了情緒,人生也變得寡淡。
然而,成年人的世界,情緒終究屬於自己。
太多外露的情緒,換不來共鳴,解決不了問題,只會讓別人抓住我們的軟肋。
喜也好,怒也罷,藏住情緒,不讓情緒出賣自己,更不讓情緒掌控自己。遇事不慌不躁,只有靜下心來,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。
藏住情緒,這是一個人的修養。
過了情緒這一關,就能把精力放在有價值的事上,這才是一個人最聰明的活法。
▽
蒲松齡道:“恝(jiá)者,情之至也。”
這句話的意思是,一個人的情感修練到了最高的境界,是漠然。
所謂漠然,並非斷情絕欲。
而是踏過情關後,生出的一種更成熟的處世之道。
點個讚吧 ,與朋友們共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