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,早起,就是在續命
著名作家鍾二毛說:所謂中年危機,說白了是時間的危機。
中年人,每天一起床,面對的都是戰場。
上有老,下有小,經濟壓力、生活壓力撲面而來,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,但這個時候中年人突然發現時間不夠用了。
對中年人來說,對抗時間貧窮最好的方法就是早起。
早起,可以讓你多出更多時間,更從容面對生活。
毫不誇張地說,早起,就是在續命。
01
獵人頭公司CEO詹姆斯‧希特林有一天心血來潮,決定去問問那些他欣賞的企業主管們是如何安排早晨時間的。
他給20個人發了郵件,有18個人回覆了他。
這18個人無一例外,早晨六點前就起床開始一天的工作了。
如果你每天比別人早起2小時,1年下來就是730小時。
也就是說,每年你比別人橫空多出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。
把這些時間用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,差距就這樣慢慢拉開了。
自媒體人@良大師 ,早年間認識了一位深圳某IT公司的程式設計師。
這位程式設計師給他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不自信,帶著IT從業者特有的內向與木訥。
可是僅僅四年時間,這位程式設計師發生了驚人的變化。
這四年時間裡,他每天清晨5:00準時起床,看書、學習、寫文章。
他先在某平台堅持寫作日更,有些了些名氣後,便開設早起領讀營,每天6:00帶領學員速讀一本書。
常年的堅持,讓他在圈內打開了知名度,被邀請去擔任某互聯網教育平台的課程總監。
如今的他和當初判若兩人,不僅變得自信從容,收入也翻了幾番。
不同的起床時間,代表不同的生活方式。
早起這件小事,看似不起眼,卻某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人生。
幾年前,曾興起一股「晨型人」的風潮。
晨型人,指的就是那些堅持早早睡覺,凌晨五、六點就起床的人。
事實上,很多優秀的人都是「晨型人」。
維珍集團CEO布朗森每天5點起床,運動健身,陪伴家人,他說:這樣會讓我工作前培養很棒的心情。
富蘭克林每天5點起床,做禱告,列計畫表,研究工作。
梁實秋每天天濛濛亮便起床,搬個藤椅坐到廊簷下開始寫作,等到大家陸續醒來,他才停筆…
對大多數中年來說,工作佔了一大半時間,下班後還有家事、孩子等著你。
堅持早起,拉長我們白天的時間,這段額外的時間可以用來運動、閱讀、思考或規劃一天的工作和生活。
南懷瑾先生說:能夠控制早晨的人,方可控制人生。
我們無法決定太陽幾點升起,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幾點起床。
夜晚的月亮再好看,也比不過清晨太陽給人帶來的希望。
02
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麥可‧羅斯巴什,研究過作息對人健康的影響。
人體是有一個生理時鐘的,按時睡覺,按時起床,規律作息,才符合人體節律。
如果一個人總和生理時鐘作對,那麼這個人罹患各類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。
依照生理時鐘規律,早睡早起,身體的免疫力就會增強,生病的風險也會降低。
無獨有偶,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結果也發現:
習慣早起的人,不僅能在一天的工作生活中表現出更好的狀態,身體也更健康。
楊絳先生就是如此,她每天早起後,喝上兩杯水,再從容地吃完早餐。
然後外出散步,打太極拳,做大雁功,待到年紀大了,便偏愛練習八段錦。
如果天氣惡劣不宜出門,她也不會懈怠,堅持早起在家中行走數千步。
到了九十多歲時,楊綛依舊不彎腰駝背,走路輕鬆自在,連牙齒都基本完好。
健康的身體,讓她精神飽滿,仍有餘力整理稿件,進行創作。
曾國藩說:“早起,為養生第一秘訣。”
早起,是天下第一大補藥,也是延年益壽的不二良方。
觀察身邊的人,不難發現,那些作息規律的人,他們的身體狀況普遍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