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年人最大的自律,是學會能量管理
莫言無端受了指責後,本來想反擊回去。
但轉念一想,若是與他爭辯,只怕他會越說越來勁,不如息事寧人,避而遠之。
人生在世,難免會遇到討厭的人和煩人的事。
與之計較,只會讓自己陷入壞情緒的泥濘之中,浪費的是自己的精力。
面對爛人爛事,不糾纏才是最聰明的活法。
美國作家哈珀李曾經有一個關係極好的朋友-卡依特。
哈珀李在創作小說時,會向卡依特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,徵求對方意見。
她的小說《殺死一隻知更鳥》成功出版後,卡依特還熱情地到處幫她做推廣。
《殺死一隻知更鳥》在全球廣受好評,哈珀李頓時聲名大噪,登上美國最受歡迎的作家榜首。
這時卡依特心理開始扭曲,對媒體宣稱自己才是這本書真正的作者。
經過媒體大肆渲染,卡依特迅速成名,哈珀李也受到了不少讀者的攻擊。
但哈珀李未做任何辯解,而是選擇回到老家小鎮過起了半隱居的生活。
她開始了小說《守望之心》的構思與創作,完全沒有受這件事的影響。
《守望之心》出版後再次成為暢銷書,哈珀李也因此獲得了美國總統小布希頒發的自由勳章。
這世上所有事情都是有成本的,跟爛事糾纏搭進去的是你自己的時間。
著名商業諮詢顧問劉潤在《5分鐘商學院》中提到,「時間成本」這個概念。
如果你把時間都浪費在那些爛事身上,只會收穫一個拉胯的人生。
從今天起,把能量花在自我修行上,強健體魄,充實頭腦,碰上爛事一笑了之。
03
不耗心事
東京大學心理學博士吉田正雄做過一項實驗。
他邀請100位條件相當的志願者,把他們分成兩組,佈置了一個相同的任務。
他對第一組的要求是:全盤考慮事情完成的方法、過程以及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。
對第二組的要求是:去做就好。
實驗結果是,第一組花費時間是第二組的兩倍,然而完成品質卻遠不如第二組。
吉田正雄因此下結論:凡事思慮過度,反而會表現得更差。
生活中,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:
第二天要參加述職報告,前一天晚上就輾轉難眠,擔心發揮不好;
在樓道遇到領導,沒有主動打招呼,擔心領導會耿耿於懷,以後給自己使絆;
發給戀人的消息,沒有及時回复,就開始胡思亂想…
這種內耗就像心裡住著兩個小人,不停拉扯、打架,消耗你的精神能量。
挪威心理學家諾德斯克,21歲時在部隊服役。
有一天深夜,軍官緊急集合,展開軍事演習。
他急急忙忙上了場,剛俯身繫好鞋帶的時候,演習開始了。
從那一刻起,他滿心思都在糾結一個問題:我的鞋帶到底綁好了嗎?
跑步的時候,他在想,剛才只是隨便綁了一下,萬一鬆了怎麼辦?
拿起武器準備戰鬥時,他又在想,會不會已經鬆了,把我絆倒怎麼辦?
就這樣,他越想越焦慮,根本沒有辦法集中精力演習,導致左腿中彈。
然而可笑的是,那根鞋帶,從頭到尾一直好端端繫著。
美國心理學家鮑邁斯特,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理論,叫做「自我損耗 」。
一個人看似什麼都沒做,但其實他的每一次選擇和糾結,都是在損失心理能量。
你在自我內耗上多花一分鐘,就少一分鐘解決問題。
行動起來,你會發現所有預設的困難,都會在做事的過程中瓦解。
正如尼采所言:生活中有件重要的事情,就是挖掘和管理自己的能量。
管理能量,便是管理人生。
畢竟一生漫長,你只有能量充沛,才能活得漂亮。
點個讚吧 ,與朋友們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