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過七十,惜命要緊,過年做個「六不想」的老人
我們常常聽一句罵人的話:“想多了是病,得治。”
話很粗糙,但也有道理。
人在年輕的時候,難免「胡思亂想」。比方說,想一個人,要牽手;想一分錢,要養家;想一份工作,要立業。
到了七十歲之後,再也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的了,思考也要做減法。
又是過年時,生活比往日繁忙很多,也有更多的親友交流,飯局也不少。
此時,老人一定要做到“六不想”,越活越自如。
01
不想兒孫滿堂,只要各自平安。
七十多歲的老人,應該是爺爺奶奶輩分了。此時,兒女、孫輩一大群,這是福氣。
過年的時候,老人習慣喊兒孫都來家吃團圓飯,若哪一個人沒有來,老人一準不高興。
其實老人家做幾十個人的飯,真的很累。七十歲和六十歲,感覺是不一樣的。總有老人,做了一頓飯,累倒了三、五天,甚至都累出病了。
在城裡的老人,住在小套房裡,幾十個人來了,坐的地方都沒有,顯得特別擁擠。這一頓飯,也不是滋味。
再說了,現在很多年輕人,出門去打工,在千里之外的地方,不想回老家過年。
每到過年,一個大家庭裡,缺少那麼幾個人,是很正常的。
詩曰:“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
分離是不可迴避的,聚會的時候少幾個人,也沒有什麼。知道大家都平安,那就行了。
就是聚會之類的事情,老人也讓兒女去安排好了,自己不要費太大的勁。
02
不想親友敬酒,端起碗就吃飯。
在很多地方,過年聚會是很很規矩的。
老人是長輩,理當坐在上席。
晚輩圍坐在老人身邊,主動給老人敬酒,體現尊重。
也就是這樣的習俗,讓很多老人在上席,飄飄然,以為自己還是小伙子,喝酒是一杯接著一杯。
喝醉了,大家也會送老人家去休息,或是去打針等。但是老人的身體,卻因為幾杯酒,消耗了不少。
聰明的老人,是不會輕易喝酒的。如果他平常喜歡喝酒,那也是像徵性地喝一杯,有人敬酒,表示一下就行了。如果平常不喝酒,那就直接裝飯。
老人家吃好了,也可以提前離席,對大家表示歉意。
老人的做法,似乎是不近人情,但是大家都會懂。畢竟,上了歲數的人,飯局上不要折騰為好。
保重身體,比什麼都好。這喝酒的事情,還是交給年輕人吧,老人少參與。
03
不想兒女貧富,勤勞度日就行。
過年了,有的兒女開開心心,賺得盆滿缽滿,有的兒女收成不好,也許還負債累累。
老人一定希望兒女都混得好,也希望兒女互相幫一把,形成一個利益團隊。
在老人的眼裡,兒女都是一家人。但在兒女眼裡,兄弟姊妹不是一家人,是幾個小家庭;父母也不一定是一家人,是大家和小家的關係。
老人因為兒女的小家庭狀況,反覆糾結,嘮叨,一定會引起家庭內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