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,不是貧窮,而是“心窮”

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,不是貧窮,而是“心窮”
value101 2025-01-22 檢舉

看過這樣一句話:“人窮窮一時,心窮窮一世。”

很多家庭,都是從一窮二白開始,後來也變得富有了。

白手起家的夫妻,也不少見,他們慢慢熬,守得雲開見月明。

但是有的家庭,卻一直窮困,稍有起色,就立刻倒下去了。

可見,家庭最大的悲哀,不是貧窮,而是「心窮」。

 

01

父母心窮,總是厚此薄彼。

心窮的人,一般有「心胸狹隘,目光短淺,從不反思,自以為是」等特徵。

總是認為,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對的,若是不對,表示家人有問題。

父母身為長輩,難免有「居高臨下」的態度,尤其是兒女還小的時候,反正兒女什麼都聽自己的,就對了。

父母沒有想過,兒女也會長大,會有自己的認知。

兩代人的認知,不能夠求同存異,那麼父母的做法,就會導致兒女很難受。

最常見的,就是父母憑藉個人的喜好,去養育育兒女,偏心的行為,不知不覺就冒出來了。

我的鄰居老張,有三個孩子。女兒是老大,老二老三是兒子。

女兒學習成績還好,但是老張隨時都是一句:“女孩子,讀那麼多書,有什麼用。不遲早要嫁人嗎?”

女兒高中畢業,就去打工。老張就讓女兒寄錢回家,說:“把錢寄回來,我給你存起來。別被騙了。”

女兒找了對象,要結婚了,還準備在城裡買房子。老張卻怎麼也不願意給錢,說:“你寄回來的錢啊,都給你弟弟買房了。”

這一次,女兒徹底憤怒了,和父母斷交。

一晃過了十多年,女兒在城裡開店,越來越好;老張的兩個兒子,四十多了,還沒找對象。

再往後看,老張的家庭,應該是不像樣了。子女不同心,父女矛盾很大,兒子被養廢。

如果老張學會了尊重兒女,有事情多商議,情況應該會大不一樣。

愛兒女,無法絕對平衡,但是可以相對平衡;父母和兒女,也是可以做朋友的,互相促進,而不是誰命令誰,誰壓迫誰。

人人心中有一桿秤,感情輕重,是分得清的。父母如何愛兒女,應該是隨著兒女的成長,慢慢改變方法,促進平衡。

 

02

子女心窮,總是盯著遺產。

成年人,靠自己。唯有這樣,才有奔頭。

父母的家是窮困,還是富有,你總是去算計,你一定不會致富。

看過央視《心理訪談》節目中的一個故事。

大學畢業10年的小範,總是窩在家裡,啥事不干。

小範總是抱怨:“從小到大,父母都在否定我,我就很自卑。”

她也想發財,還想到了開超市,但她只能讓父母給本錢。父母給不起,就放棄了。

姊姊幫她找工作,幹不了幾天,就走了,回到家,繼續吃喝拉撒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