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,不是貧窮,而是“心窮”
姊姊幫她找工作,幹不了幾天,就走了,回到家,繼續吃喝拉撒。
總有一天,父母會變老,會養不起兒女。到時候,兒女再去想辦法生活,太晚了。
若是你住在農村,你會發現,把父母的遺產都算到自己的口袋裡,你還是窮人一個。
看農村父母的遺產總結:兩間瓦房,三畝薄地,一間豬欄,存款幾千,或沒有存款。
為了算計父母的遺產,你還和兄弟姊妹打官司,那麼你就更痛苦了。得到的,是一些沒有價值的東西,支撐不起你的餘生。
當然,就算你的父母很富有,但是你總是想著父母的錢,自己心神不寧,工作不安,還被其他兄弟姐妹防備,你的內耗特別嚴重。
有人說:“只有在履行自己的義務中尋求快樂的人,才是自由地生活的人。”
離開了父母的懷抱,兄弟姊妹才能沐風沐雨,從而各自發展。經過多年的努力,才有了自己的一份家業。總是依賴父母,那就永遠困在家庭的小圈子裡。
03
大家心窮,總是坐等幫助。
有的父母 ,四五十歲的時候,就坐等兒女養老,根本不會自己籌備退休金,不會想如何退休。
父母六、七十歲的時候,開銷很大,都是兒女湊的。讓兒女的人生,背著一個巨大的包袱,氣喘吁籲。
有的兄弟, 自己不爭氣,就坐等其他兄弟姊妹拉一把。若是其他兄弟姐妹不理會,他就憤憤不平:“為什麼他們那麼冷漠?”
自己不學技術,也不去闖蕩,增加經驗。誰幫一把,都是增加了一個累贅,不如放手,保持冷漠。
有的妻子, 一分錢都不願去賺,總是使勁化妝,買衣服。花光了丈夫的錢,又開始嘮叨,為什麼丈夫賺錢那麼少。
一直當全職太太,還說自己功勞很大,絲毫沒有意識到,自己錯在哪裡。人的價值,也在這樣的日子裡,慢慢消散,終究淪為丈夫的附屬品。
有的丈夫 ,回到家,坐等妻子伺候,認為自己工作一天了,就要做一回大老爺。他沒有想到,妻子也在工作,也很累了,做家事的時候,希望有人幫一把。
坐等,真的會令人失望的。因為他把命運,放在其他家人的身上,而不是自己去把握。
04
《處世懸鏡》裡說:“未有和氣萃焉,而家不吉昌者;未有戾氣結焉,而家不衰敗者。”
一個家庭,貴在「和氣」。和氣的根本,就在「善待、格局、積極」。
一個家庭,一開始,父母是頂層設計者,多給兒女引路,鼓勵兒女讀書,去外面闖蕩,謀劃自己的養老條件;兒女長大了,斷了對家庭的依賴,獨自飛翔;兒女結婚了,更多精力去經營自己的小家庭,適度顧及大家庭。
沒有一個時代,可以扶起一個心倒下去的家庭。
身為家人,應該自己站起來,也逼著身邊的人站起來。內心強大了,風雨裡,越挫越勇,一切都會好起來。
家庭,扶貧先扶志。
家人,靠牆先自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