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裡,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,兒女多半會盼老人快走
下跪,看起來是孝道,其實是生活的無奈。
也許,這一別,就成為了永別。誰都清楚,但是誰都不忍心說出來。
一個家庭長期窮,連續幾個世代都窮,那就只能選擇各自安好了。對於老人的生死,只能選擇淡漠。打心眼裡,會想到,如果沒有老人在老家,大家也不要奔襲千里,可以省去過年過節的一大筆開銷。
也許有人說,把老人帶一起去打工呀。也就是多一張床,兩雙筷子。真的不那麼簡單,打工人自己都住集體宿舍,或是在狹窄的工棚,並沒有一個地方,可以多一張床。
到了老人生病,或是吃飯,不得不花錢的時候,窮子孫對老人的恨意,就忍不住冒出來。
03
「心有餘而力不足」:六十多歲的兒女,還要照顧八九十歲的老人,難免吃不消。
隨著時代的變好,長壽老人越來越多了。
不管是農村,還是城裡,八、九十歲的老人,比比皆是。
老人一把年紀了,活著,但是身體不一定健康;身體健康,不一定有錢花;糊塗的老人,真的不少。
老人八、九十歲,就表示其兒女也六十多,甚至七十歲了。
這樣一來, 我們就看到一個個酸楚的畫面:白髮蒼蒼的兒子,伺候白髮蒼蒼的老人;帶著病痛的兒子,女兒,伺候沒有病的老人;兒女比老人先走,老人哭著送別。
六十多歲的人,自己身體扛不住,還要給老人端茶送水,換洗衣物,這難度可想而知。
還有一種情況, 那就是六十多歲的人,本來應該去照顧孫子。但是還有老父母在,脫不開身。這就導致幾代關係不好處理,孫子沒有人看,就導致年輕人耽擱工作,收入減少,事業難成。
最可怕的是,上了年紀的兒子或女兒,照顧很混亂的老父母。老父母動不動走丟,瞎胡鬧,病了也不願意住院。一頓折騰之後,大家心灰意冷,痛不欲生。
04
看過這樣一句話:“給孩子擦屎把尿盼其快長大,給老人擦屎把尿盼其快走。”
我們看孩子,看到的是新生力量,希望滿滿;看老人,看到的是生命消失,沒有希望。打心眼裡,也會嫌棄老人,愛孩子,這不奇怪。
若老人家不想被盼走,那就要給予家庭希望;兒女看見老人身上存在希望。
具體來說,就規避「兒女盼老人快走」的情況,大家早做以下幾種打算。
其一, 每一代人,中年的時候,準備退休金,一定的存款。這就解決了很大的經濟困難。兒女要孝順父母,只是出力,不要出錢。
其二, 老人要接納新的養老方式。比方住養老院,隨遷到兒女所在的城市,和鄰居抱團養老。
其三, 人要一輩子都善良,老了也不胡鬧。幾個世代互相尊重,和睦,那麼老人的問題,大家齊心協力去做,就好辦了。不要老人生病了,花了一大筆錢,還天天罵兒女做不好;不要總是把媳婦女婿當成外人,各種瞧不起。
其四, 在多子女的情況,建立兒女輪流照顧的方法,避免壓力在一個人的頭上。
每個人都會變老,壽命長短是無法精準預測的,唯有從長計議,才有未來的福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