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天待一個人不薄,會給出這些信號,預示了大吉
既然過度突出不好,過度落後也不好,那處於什麼位置,才最好呢?處於中間,不突出,也不落後,永遠都剛剛好過關。
大考的時候,不高一分,也不低一分,剛好進入到理想的學校。工作的時候,不多一人,也不少一人,剛好佔了升遷的機會。
這就是「適中」之道。走在太前邊,容易走得前死得快。走在太后邊,容易走後被淘汰,那處於中間,就是最好的狀態。
三、上善若水,細水長流,緩緩而行。
道家最出名的觀點,就是「上善若水」 。意思是,人就要像水一樣,利萬物而不爭,緩緩而動,自然可以細水長流。
對於“利萬物而不爭”,很多人都心生疑惑,為什麼要不爭呢?並非消極,而是以退為進,退一步而進兩步。
要是你明確跟別人爭,那別人就會拼命跟你作對,其他人也會跟你作對。反之,你沒有主動跟別人爭,只是默默做好自己的本分,別人也不會跟你作對。
這就牽涉到兩種態度,高調和低調。明確跟別人去爭,別人也知道你的態度,這就是高調。而默默做好本分,不表露任何的態度,這就是低調。
問題是,越高調,別人越會看你不順眼。而越是低調,成為了小透明,別人越是忽視你,不會阻礙你,反而可以事半功倍。
溪水成為了百穀之王,它有利萬物的一面,也有低調不爭的一面,廣結善緣,退一步而進兩步,自然細水長流,長長久久。
四、慾望適度,活在當下,享受大好時光。
在人世間,有三種時空──過往、當下、未來。
過往,已然成了歷史,早已無法改變;未來,還沒有發生,充滿了未知和神秘。唯獨當下,我們正在經歷,也掌握在我們的手中。
老天爺為什麼只讓我們把握當下,而沒有讓我們把握過往和未來呢?因為當下,就是最重要的時刻,它承上啟下,連結過往和未來。
做好了當下,就對得起過往,也能鋪墊未來。所以自然的規律建議我們,要活在當下,享受當下的時光,以此來獲得人生的快樂。
活在當下的前提,就是慾望適度。不再慾望滔天,不再欲壑難填,而是有自知之明,自己適合做什麼,那就去做什麼,有多大的頭,就戴多大的帽子。
切勿好高騖遠,心比天高,命比紙薄。如此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