壽命長短,排尿可知?提醒:排尿時若發現3個變化,應儘早檢查
尿,人體自備的“細菌沖刷液”
你知道嗎?人在每次排尿時,就像是給尿道來了一次徹底的大掃除。有研究發現,那些長時間不排尿的人,就像是把尿道變成了細菌的“溫床”,發生尿路感染的幾率較正常者會高出12 倍。排尿,這個看似簡單的生理行為,其實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防線。
尿液,作為人體每天代謝產生的“垃圾”,它的形態可大有學問。就像一面鏡子,反映著我們的飲食和健康狀況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尿液就是人體健康的「晴雨表」。
正常人的尿液,應該是淡黃色的,就像清晨的陽光,柔和而溫暖。而且,尿液的顏色會隨著飲水量的多寡而變化,就像一個調皮的小精靈。飲水量多的時候,它的顏色會變得淺淺的,如同清澈的湖水;飲水量少的時候,它的顏色就會變深,像是被陽光曬過的琥珀。除了顏色,尿液也應該是清澈透明的,就像純淨的水晶。如若尿液有明顯的渾濁感,那就像是平靜的湖面泛起了層層漣漪,多半是在提示身體出現了異常。
更神奇的是,即使儲存了8 - 10 年的尿液,仍然可以像一位忠誠的衛士,反應出身體的異常。透過尿液常規檢查,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健康的窗戶,可以檢測出數十個指標,這些指標對發現身體的異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。
排尿異常暗示大問題,有這3 個習慣要當心!
健康的成年人,每日排尿4 - 8 次,就像時鐘的指針,規律地轉動。可要是排尿的頻率出現異常,無論是增加或減少,都可能是身體在向我們發出警訊。次數過多,就像是失控的水龍頭,可能與泌尿道感染、糖尿病以及前列腺疾病有關;過少呢,則像是乾涸的小溪,可能是在提示身體脫水、腎功能損害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一定要多留個心眼,時時刻刻注意排尿的頻率。一旦發現異常,千萬不要掉以輕心,要及時去醫院檢查。除了頻率,排尿時的身體表現也不容忽視,出現這三個症狀,一定要及時警覺。
排尿帶血
尿液裡帶血,就像是平靜的湖水中突然泛起了紅色的波瀾,可分為鏡下血尿以及肉眼血尿兩種。前者就像一個隱藏在黑暗中的幽靈,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發現它的痕跡;後者則是在日常排尿中就能清晰可見,讓人觸目驚心。
造成血尿的原因有很多,就像一個複雜的謎團。有時候,它可能與服用利福平、突然運動量增加有關,就像生活中的小插曲,在停止服藥和運動後,血尿症狀就會緩解;但有時候,它也可能與泌尿系統感染、結石、結核、腫瘤等因素相關,這些可是隱藏在身體裡的“定時炸彈”,需要我們格外小心。
排尿疼痛
排尿時出現異常的疼痛感,就像是有一根針在尿道裡紮著,讓人坐立不安。這種疼痛很可能與泌尿道結石、泌尿系統感染、膀胱腫瘤有關。想像一下,尿路裡有一顆小小的結石,就像一顆沙子在鞋子裡,每一次排尿都會摩擦尿道,產生劇痛;泌尿系統感染時,細菌在尿道裡肆虐,也會引發疼痛;而膀胱腫瘤,就像一個隱藏在暗處的惡魔,悄悄地侵蝕著膀胱組織,導致排尿疼痛。
對男性來說,排尿疼痛還有可能是前列腺增生壓迫尿道所致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前列腺就像一個逐漸膨脹的氣球,壓迫著尿道,讓排尿變得困難又痛苦。
尿味異常
正常的尿液,會有輕微的氨味,就像雨後的空氣,帶著一絲淡淡的清新。可要是排尿時發現尿液有刺鼻的味道,且尿液混濁,那就像是變質的食物,很可能是在提示腎臟過濾功能異常。腎臟,就像一個精密的過濾器,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水分,形成尿液。一旦腎臟的過濾功能出現問題,尿液的味道和外觀就會改變。